“科技紅聯”聚合力? “黨建聯姻”結碩果
——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紅聯共建”實踐與探索
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
為深入貫徹落實廣州市委和市國資委黨委關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時代要求和深入開展“國企聯民企、共建促發展”紅聯共建(紅色引領、聯動共建)工作部署,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廣州產投集團)結合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特點,在全系統啟動紅聯共建工作。
2020年底,廣州產投集團在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園區以產業園為紐帶,聚焦中小民營科技企業發展進行了積極探索,開展“科技紅聯 共促發展”共建活動,通過國企與民企“黨建聯姻”,堅持以黨組織共建、陣地共享、活動共辦、黨員共訓、難題共解、合作共贏“六共”為抓手,進一步擴大黨建“朋友圈”,構建黨建“生態圈”,以“黨建鏈”引領“發展鏈”,帶動“服務鏈”,提升“管理鏈”,達到相互促進、合作共贏的效果,以“紅色動力”激發中小科技企業“發展活力”。現已初步形成了以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為典型的紅聯共建模式,力爭打造成為區域最具影響力的黨建品牌。
一、背景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考察時作出重要指示“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企業,我們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廣州非公經濟起步早、發展好,非公企業特別是中小科技企業高度聚集,如何發揮好黨建引領作用,實現非公企業黨建強、成效好,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兩支重要力量。一方面,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另一方面,黨建也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動力。實施紅聯共建工作機制,就是要在黨建這個“紅色基因”的引領下,通過聯動共建,攜手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對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推動民營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廣州市深入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針對部分中小民營企業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黨建引領作用不強等問題,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構建“紅聯共建”工作機制,著力推動國有企業與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黨組織跨領域聯動共建,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作為廣州市第一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廣州產投集團立足戰略投資發展平臺、國有股權持股平臺、國有資本運作管理平臺定位,其屬下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經過二十多年的運作和探索實踐,聚集了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300多家高科技創新企業,為進一步優化服務體系,孵化器著力打造“紅聯共建”品牌,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優勢,助推“黨建鏈”“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助力民營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做法
廣州產投集團堅持目標導向找突破、問題導向找短板、創新導向找出路,創新采取“四個一”的工作思路,即建立一套紅聯共建機制、指導建立一批黨組織、打造一批黨建共享陣地、為民企辦一批實事好事,推動國企民企同頻共振、協同發展。
(一)建立紅聯共建機制,推動民營企業健全黨組織
廣州產投集團黨委高度重視紅聯共建工作,2020年底精心研究制定紅聯共建工作方案,啟動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與園區企業共建簽約儀式,采取“1+4+N”共建模式,由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黨支部作為牽頭單位,聯動黃埔區聯和街科學城第三園區黨總支和園區內3家非公企業黨支部,合力打造“科技紅聯”共建陣營,并持續吸收園區更多的非公企業黨支部加入。一是開展園區民企調研。為及時掌握一手情況,集團黨委領導班子多次深入產業園區、科技企業走訪調研,召開園區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現場聽取困難建議,共同研究發展舉措。經調研發現,園區存在大量“口袋黨員”,黨組織在園區民營企業中覆蓋率較低、作用發揮不夠明顯等問題突出,成為基層黨建工作的薄弱環節。二是實現網格化服務。專門組建11名正式黨員、3名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的紅聯共建服務隊,逐一摸查園區300家企業173名黨員信息,形成園區黨員情況數據庫,日常分任務點對點覆蓋園區企業提供精細化服務,通過敲響每一戶企業的大門,送政策、送服務、帶資金、搭平臺,為園區企業注入發展能量。三是指導建立一批黨組織。將推動民企建立黨組織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黨員人數不夠、黨員檔案資料不全、組織關系轉接困難以及疫情影響等重重難題集中力量攻堅,與黃埔區委組織部、聯合街道辦事處、科學城園區黨總支、園區企業等多方溝通協調,落實解決黨員組織關系轉入問題,通力實現園區企業成立黨支部和發展黨員等工作,不斷壯大黨建共建隊伍。
舉行園區企業黨組織成立選舉大會
(二)打造黨建共享陣地,帶領民營企業黨員共學共訓
為增加園區企業黨員的認同感和歸宿感,立足園區現有資源整合利用,翻新改造黨員活動室及培訓室等五個綜合服務區并開放給園區企業免費使用。緊扣黨員群眾學習和活動需求,統一規范配置,突出黨建紅色元素,明確規章制度,著力實現“六有”標準,為開展紅色教育宣講、日常學習交流、展示企業發展成果打造堅實陣地。
2021年以來,孵化器先后組織園區黨員共同收看建黨百年慶祝大會,開展“慶建黨百年、促科技紅聯”主題黨日,帶動園區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暢談學習體會;聯合科學城園區黨總支舉辦專題黨課,開展觀看紅色電影、參觀教育基地等活動,帶動園區黨員一同感受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汲取前進的精神動力。同時,組織園區百家企業錄制慶祝建黨百年視頻,抒發民企對黨的由衷贊美,在學習強國等平臺發布,取得良好社會反響。
組織園區百家企業激情唱響《歌唱祖國》
(三)發揮紅聯共建優勢,帶動民營企業共擔社會責任
在助力園區企業走科技創新之路的同時,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將為園區企業、人民群眾排憂解難,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一是凝聚力量,美化城市助殘圓夢。在特定節日期間,組織園區企業開展植樹增綠、助殘日等活動,通過舉辦“點亮助殘微心愿,共建齊享新生活”助殘日主題活動,發動園區企業和個人以實物、資金和項目等形式,幫助殘障人士實現50個微心愿,認捐金額近2萬元,以實際行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彰顯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二是扛起社會責任,奮力抗擊新冠疫情。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孵化器團結帶領園區300家民營企業近200名黨員,統籌發揮園區各類型生物醫藥企業的資源優勢,火速支援“火神山”“小湯山”建設、致力于病毒檢測試劑盒的研發、抗疫物資的捐贈、輔助暢通生命“綠色通道”等,編織成保障民生需求“一張網”。2021年,選派黨員干部加入黨員突擊隊、志愿服務隊,全力配合轄區疫情防控任務,同時在園區內組織新冠疫苗專場接種活動,幫助園區企業員工便捷接種疫苗。經過系列防控措施,疫情期間園區管理的3000多人未出現一例疑似病例,未發生一項安全衛生責任事故,順利保障園區企業復工復產,并獲得了2020年“廣州榜樣 抗疫科研先鋒”先進集體稱號。
(四)完善園區物業體系,創造良好創業環境
一是改造環境,切實提升園區服務水平。2020年底以來,孵化器開展了一系列園區服務升級改造工程,將園區大堂改造成開放式科技成果展廳,引進咖啡吧,設立讀書角,對中央廣場、籃球場、健身場地等進行升級改造,打造智慧餐廳,建設智慧園區管理系統,完成公共區域視頻監控升級,提升園區安全管理水平。2021年8月,園區獲得物業管理體系皇冠認證。二是引進服務,著力構建“一站式”服務平臺。定期組織園區企業、專家、服務機構開展研討會、交流會,大力推進科技政策進園區服務舉措,搭建園區共享技術平臺,實現園區各企業共建共享、共贏發展。
(五)搭建供需平臺,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充分發揮“科技紅聯”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履行國企使命,推動園區企業開展“紅聯+公益”“紅聯+消費幫扶”等活動,引導企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一是與清遠市禾云鎮深入對接策劃,舉辦對口幫扶農產品推介會,借助自有孵化器資源優勢,召集20多家園區企業,成功帶動當地農產品消費共計300多箱近3000斤,有效幫助當地企業緩解了產品滯銷的困局。二是為鞏固陽山縣35個村莊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效銜接,向園區企業倡議積極購買陽山泉飲用水。
三、成效
開展紅聯共建以來,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推動黨建鏈與產業鏈、服務鏈有機融合,培育孵化了一批高新科技企業,實現了“黨建好、發展好”“黨建強、發展強”。
(一)強化政治導向,夯實壯大紅聯共建陣營
自2020年底組建至今,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科技紅聯”共建機制,已順利幫助園區企業20多名黨員將組織關系轉移到園區黨總支,成功指導吉賽生物、朗威電子等園區5家民營企業成立黨支部,讓“口袋黨員”重新回歸組織管理,參加組織生活,進一步提升黨組織在非公企業中的覆蓋面,暢通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運行機制,提升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責任意識。在此過程中,加大發展黨員力度,現已帶動發展5名企業帶頭人和業務骨干遞交入黨申請書,并培養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下一步還將計劃發展10名以上的企業家為入黨積極分子,切實發揮企業核心人員的帶頭示范作用,打造非公企業的“紅色引擎”。
(二)引導資源匯聚,孵化培育企業健康成長
“科技紅聯”堅持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園區企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完善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重點企業制度,推行園區企業黨組織和管理層雙向互動機制,推廣“黨建領航+現代企業制度”企業治理模式,推動黨的政策在兩新組織中落實到“最后一公里”。一是幫助企業爭取政府層面的支持。幫助科技企業爭取國家、省市政府各類科技專項資金、獎勵性資助等,逐步提高受益企業覆蓋面。近兩年,園區企業獲得股權融資約5億元、債權融資約3.8億元、授信2億元。二是為園區企業搭建投融資平臺。深入挖掘園區優質項目,定期走訪調研,重點跟進有上市融資計劃、資質優良、發展前景良好等企業不同層次的融資需求。2021年助推紅聯共建企業業務高質量發展,如廣東華南新藥創制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云舟生物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和廣州朗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均成功入庫成為市級“兩高四新(專精特新)”企業,其中云舟生物獲得開發區投資集團2500萬元股權投資,以及銀行授信2000萬元、貸款融資600萬元;朗威電子獲得銀行貸款融資120萬元。三是幫助企業引進領軍人才和團隊。近兩年積極通過海交會、創新創業大賽等渠道推廣園區優勢和特色,吸引多名行業領軍人才(團隊)進駐園區創新創業,并由園區高層次人才平臺和海外歸國創業人才,積極引進國外高端創新創業資源。
(三)聚焦急難愁盼,助力民營企業紓困解憂
面對本土疫情突發態勢,結合園區企業實際情況,2021年主動為園區受疫情影響的283家企業減免租金總額341.3萬元,2020年以來累計減租1260萬元。通過組織園區企業、專家、服務機構等代表定期召開創新發展研討會、交流會,挖掘企業需求,實現精準服務。推進科技政策進園區,2021年開展專題講座等助推企業發展服務活動30余場,為企業提供科技政策、行業發展、經營管理等最新動態及知識。搭建園區共享技術平臺,推動園區企業相互合作,整合優勢資源,把“資源+技術”融入企業發展中,著力構建園區“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園區各企業共建共享、共贏發展。
目前,園區聚集了高科技創新企業300多家,每年創造就業崗位3000多個;累計培育科技企業1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120多家,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2家,畢業企業100多家,累計擁有知識產權2000多件;累計培育上市、掛牌企業68家,其中海格通信、冠昊生物、百奧泰、安必平、達元綠洲、奧咨達、恒力檢測等12家高科技企業分別在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等上市掛牌,成為廣州市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引擎的重要基地。
在廣州市委堅強領導和廣州市國資委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廣州產投集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持續深化“科技紅聯”,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為紐帶,做“耐心資本”,推動黨建鏈與產業鏈、服務鏈有機融合,實現國企黨組織對非公企業黨組織的孵化、培育功能,持續吸收園區更多的非公企業黨支部加入到共建陣營中,形成“國企黨組織‘牽線搭臺’,民營企業‘登臺唱戲’”的紅聯共建生動局面,緊密圍繞經濟發展大局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實實在在地幫助解決企業生產面臨的困難問題,讓民營企業切實感受到紅聯共建的具體成效,更加自覺地融入到紅聯共建工作中,不斷增強向心力凝聚力,合力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建共贏,為廣州市奮力推進“雙統籌”、奪取“雙勝利”,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作出新的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案例研究組成員:蔣麗紅、王勝華、黃從良、連龍飛、李嘉權、張凱茵、鐘貴、易敏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