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吸收中外優秀文化養分所創造出的先進文化。
中車山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公司,濟南人俗稱鐵路大廠)始建于1910年,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等革命先驅在公司領導工人運動,播撒革命火種并創建了山東省第一個產業工會和第一個企業黨支部。多年來,山東公司充分發揮紅色文化領航、強企、聚力、勵志、賦能等功能,紅色基因底色愈發鮮明,紅色引擎動力更加強勁,實現了“十四五”高起點、高質量的精彩開局。
一、公司紅色文化的由來
中國紅色文化的起點是1917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而山東公司紅色文化的起點是鐵路大廠工人參與“五四”運動。
北有北京長辛店,南有上海小沙渡,中有濟南大槐樹,生動描述了山東公司工人運動的地位和作用,這里一度成為山東地區地下黨活動和工人運動的中心地帶。1910年,在濟南西部的大槐樹莊,津浦鐵路局濟南機器廠(公司前身)開工興建,1913年4月1日建成投產。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鐵路大廠工人義無反顧投入到了這場愛國主義運動中,他們徒手阻擋辛莊營盤騎兵去鎮壓聚會的學生和群眾。1921年,王盡美、鄧恩銘、王荷波、羅章龍先后在這里播撒革命火種,開展工人運動,成立山東省第一個工人俱樂部,組織工人學習文化和革命理論,促進工人思想覺悟的提高。1922年6月18日,濟南大槐樹機廠(公司前身)工會成立,這是山東第一個產業工會。1925年成立山東省第一個企業黨支部,至此山東公司有了一個響亮而經久不衰的名字“紅色大廠”。無論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英勇無畏的鐵路大廠人都沖鋒在革命斗爭的最前沿,在山東省和濟南市黨史、革命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新中國成立后,山東公司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主動融入艱苦奮斗、偉大創業的歷史進程,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進入新世紀,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實施“兩個轉型”戰略,為交通強國建設、新能源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意義
一百年來,中國紅色文化經歷了形成發展、繼承發展和創新發展三個階段。每個時期的紅色文化有其不同的發展狀況和表現形式。傳承紅色文化百年史,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弘揚中國精神,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1.新時代更需要汲取紅色文化的精神滋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在各種文化中,紅色文化以其鮮明的政治立場、崇高的價值取向、深厚的群眾基礎、堅決的奮斗精神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實現新時代的偉大夢想,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到實踐邏輯都迫切需要堅定不移地傳承紅色文化。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特別是中國中車提出的打造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中車而努力奮斗,以及中車山東公司確定的“站穩行業前兩名、打造成為行業獨具特色的一流企業”戰略目標更需要傳承紅色文化,引領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
2.新時代更需要發揮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無論是挖掘紅色資源,還是講好紅色故事,最終是要回歸初心,傳承紅色文化。當前社會發展日益多元化,各種思想文化交匯,而目前80后、90后的員工越來越多,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員工都面臨著物質世界的紛繁誘惑,甚至還可能出現價值取向的迷失。因此,只有傳承百年紅色文化,讓廣大黨員員工學史增信,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才能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有企業發展、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凝聚磅礴力量。
3.新時代更需要塑造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紅色是國有企業的“底色”和“基色”。公司自受黨的領導那一天,就被打上了深深的紅色烙印,注入了鮮亮的紅色文化。從外部環境看,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俄烏沖突導致地緣政治動蕩,中美貿易戰影響加劇。從國內形勢看,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無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是化解外部風險挑戰、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都對國有企業提出了新要求。作為百年央企必須牢牢把握“央企姓黨”這一根本屬性,更好地傳承好紅色文化,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大力實施黨建引領行動,努力實現公司更高質量發展,全面開創向“強起來”進軍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
?
三、傳承紅色文化的方法與措施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山東公司黨委始終堅持將紅色文化作為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傳家寶”,不斷創新形式,豐富載體,把紅色文化鑄就成為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引擎。
1.筑牢紅色堡壘。山東公司黨委牢記使命擔當,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持續加強黨的建設,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思想建企”為中心,以黨建“十個做實”為統領,以“好支部書記、好黨務工作者、好黨員”標準為抓手,用領導班子凝聚力、黨員干部執行力、員工隊伍戰斗力、企業發展成長力檢驗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連續多年在上級黨建工作責任制考評中獲“A級”。踐行“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堅定不移做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骨干力量,認真落實“第一議題”“第一專題”制度,緊緊圍繞改革發展中心任務,積極開展“尋標、對標、達標、立標”活動和“我是黨員我承諾、建功立業做標桿”“我是黨員、我就不一樣”實踐活動,打造黨建與業務融合標桿。持續深化“同心筑夢 先鋒引航”黨建品牌創建,打造一批具有時代特點、支部特色的黨建特色品牌。持續打造“六化”示范黨支部,通過創建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建立黨員突擊隊,以及黨建+重大專項、黨建+重要指標等“黨建+”活動,讓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把忠誠于黨的信仰信念信心轉化為實際行動的生動實踐。 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完善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度,構建“多位一體”大監督體系,創建“廉政建設‘十清’”“崇廉尚潔育心苗”品牌,筑牢廉潔反腐墻。
2.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基因,是公司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激勵廣大員工不懈奮斗的精神動力。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發放黨史學習教育書籍2萬余冊,組織開展“學黨史銘記百年初心、祭英烈賡續紅色基因”主題黨日活動和“力行杯”微黨課大賽。策劃開展以“百年黨史”鑄黨魂、“百堂黨課”強黨性、“百年偉業”贊頌黨、“百花齊放”慶華誕、“百煉成鋼”強紀律、“百舸爭流”做標桿、“百件實事”惠群眾、“百年輝煌”開新局等為主要內容的“百年大廠心向黨 賡續初心做標桿”慶祝建黨100周年“十百千”系列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先后到井岡山、西柏坡等地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功舉辦中車創業140周年火炬傳遞和“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文藝演出,并通過主題教育、實踐教育、實景黨課等傳承紅色基因。
3.打造紅色陣地。山東公司廠史館原是第一任德國籍廠長的辦公樓建于1910年,2010年經過改造成為了廠史館,是展示百年光輝歷程和優良傳統的重要載體。持續深入挖掘王盡美、王荷波、羅章龍等革命先驅的有關史料,全方位展現公司革命史、發展史和奮斗史,不斷提升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發揮廠史館育人、鑄魂、賦能作用,每年組織新入職員工、新黨員、團員和員工家屬代表參觀學習,增強自豪感和自信心。按照“百年偉業、紅色中車”四個時期教育基地建設總體要求,持續擴大紅色文化的輻射面,在諸城盡美干部學院、廣饒共產黨宣言紀念館建立了公司黨性教育基地。廠史館先后被授予“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工業遺產”和首批100個“中央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閃亮的紅色文化名片。
4.加強紅色研究。保護好革命前輩留下的寶貴史料,挖掘好公司豐富的紅色文化,傳承好革命先驅的精神財富,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具體舉措,也是公司的責任所在。作為濟南王盡美暨中共早期黨組織研究會副理事長單位,積極加強與研究會的溝通交流,不斷挖掘和豐富公司的紅色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并先后多次與山東省黨史研究院、濟南市和青島市黨史研究室、上海工運研究室、盡美干部學院等研討交流。多次邀請王盡美、劉子久的后人來公司座談交流,并通過專題講座、黨課等形式為廣大黨員、青年員工授課,擴大紅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持續加強公司紅色文化的研究,形成多篇高質量理論性文章并獲獎。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成員、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到山東公司宣講
?
5.傳播紅色品牌。借助山東省第一個企業黨支部和第一個產業工會這一紅色優勢,百年德式建筑廠史館這一歷史優勢,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傳播紅色文化。山東電視臺《理響中國》建黨百年第一集“開天辟地 敢為人先”中專門講述了公司紅色文化。與濟南電視臺“文化泉城”欄目策劃了“鐵路大廠百年記憶”專題。人民日報、燈塔在線、學習強國平臺、齊魯網、國企雜志等數十家媒體上持續報道公司紅色文化。在公司舉辦的山東省第三屆“紅動齊魯·我心向黨”紅色故事講解大賽啟動儀式上,公司政治思想輔導員、王盡美之孫王軍與鄧恩銘后人進行首次跨時空連線。充分發揮廠史館展形象、樹品牌、傳文化的作用,自2010年開館以來,共接待上級領導、客戶、專家、學生、社會團體等3000余批次,3萬余人次。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成員、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參觀廠史館時,對公司的紅色文化、紅色歷史給予高度評價。
6.講好紅色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優秀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是歷史賜予公司的寶貴財富,也是開拓未來的豐富資源和不竭動力。一方面講好紅色歷史故事,梳理紅色故事上百個,編制成冊下發至每名員工,通過演講比賽、故事會、黨課等廣泛宣講,教育員工聽黨話、跟黨走;同時,還邀請省市宣傳部門、媒體記者、濟南市作家協會記者對公司紅色故事進行深入挖掘及傳播。另一方面,講好新時代紅色故事,通過國家和省市等媒體講好公司致力于軌道交通裝備、一帶一路、新能源、環保產業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故事,用生動的故事彰顯了大國重器責任擔當。2019年以來,中央電視臺先后8次對公司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上海崇明環境治理項目等進行深度報道。
7.賡續紅色精神。紅色文化中最核心的內涵是黨領導人民創立的革命精神。公司在總結提煉百年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基礎上,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公司提煉了“顧客唯先的虔誠精神、吃苦耐勞的實干精神、忠誠敬業的奮斗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的新時代“大廠人”精神,并通過“勞動最光榮、奮斗最幸福”實踐活動,發布會、演講、讀書會等對“大廠人”精神進行詮釋,成為激勵永續奮斗的源動力,支撐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始終堅持“發展企業、富裕員工、回報社會”的初心使命,將傳承發揚偉大的建黨精神和踐行“大廠人”精神緊密結合,切實把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企業治理效能。始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扎實開展“我為員工群眾辦實事”活動,制定“十個落實好”重點任務,推進“十個持續增強”,讓員工群眾達到“十個滿意”,辦實事辦好事200余件,用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員工群眾的幸福指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選派“第一書記”,開展精準幫扶,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8.秉承紅色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揚紅色資源優勢,深入進行黨史、軍史和優良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山東公司牢記使命擔當,用12年時間,從單一的貨車企業發展到多元化、專業化、國際化的企業;用12年時間,國際業務從零的突破到產品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14年時間,營業收入從10億元到突破70億元;用28年時間,從一個貨車行業的新進入者到行業領跑者。進入新時代,公司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走好新的“趕考路”,大力發展風電、真空排導、村鎮污水治理、固廢處理等產業,為國家碧水藍天作出了重要貢獻。風電產業實現提級管理,成為中國中車“一核三極多點”業務中重要“一極”,已投入運營多個風電場連續多年被中電聯評為“5A”級風電場。環保產業建成國內首條農村污水處理裝備全自動生產線,實施的國內首個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PPP項目,被國家發展改革作為典型向全國推廣,產品覆蓋農戶近30萬戶。國際業務成功獲得德國DB公司300組雙層小汽車運輸車追加訂單和730輛改造車配件訂單,刷新中國出口歐洲貨車整車最大訂單記錄,進一步鞏固了公司“歐洲高端貨車供應商”的地位。
四、傳承紅色文化的效果
新時代,只有大力傳承紅色文化,才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山東公司黨委始終將紅色文化作為興企強企之根、匯力聚力之源,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咬定目標攻堅克難,凝心聚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堅定不移做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骨干力量。“十三五”期間,公司營業收入年均增幅17.18%,凈利潤年均增長52.49%,人均營業收入、百元銷售收入人工成本等指標,連續多年位居行業首位,經營績效評價實現“四連A”。2021年,公司黨建經驗做法先后在中組部創辦的“共產黨員網”、人民網、《人民周刊》和山東省委組織部創辦的燈塔在線上刊發,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超額完成集團下達的雙T3最高指標,首次實現營業收入、利潤行業雙第一,通過“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復評,獲評2021年度“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和“山東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開創了公司最好的發展局面。
案例研究組成員:李廣偉、魏俊杰、汪紅濤、畢研帥、王喬、周常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