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青島最突出的特色優勢,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戰場。9月25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市深入實施“海創計劃”加快打造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2024—2026年)》相關情況。青島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天傳,青島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孫云潭,西海岸新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大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然吉,市科技局海洋科技處處長李德強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作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島海洋科研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集聚了嶗山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等一大批涉海科研機構,擁有的涉海院士數量、海洋高端平臺數量、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數量,均居全國第一。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海洋發展寄予厚望,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考察時強調,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再次強調,要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得天獨厚優勢,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這些都為進一步做好海洋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的重要論述和對山東、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2021年出臺《實施“海創計劃”加快推進涉海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舉措》,即“海創計劃1.0”基礎上,前期,《行動方案》已經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實施。
《行動方案》堅持精準施策、靶向施治,瞄準重點海洋領域,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努力支撐構建智慧、綠色、開放、安全的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爭當海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開創經略海洋的新局面。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基本建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海洋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全面加強,青島成為全球海洋科技原始創新策源地、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海洋高端人才集聚地、海洋科技國際合作要地,逐步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四個方面重點體現:一是海洋創新策源能力顯著提升。建立以嶗山實驗室引領、更加完善的四級海洋實驗室體系,布局建設一批海洋領域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新增海洋高端科技創新平臺10家以上。二是海洋產業創新能力持續強化。突破100項以上海洋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布局若干前沿和顛覆性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創新產品,培育一批海洋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將超過1000家。三是海洋高層次人才持續匯聚。集聚一批海洋領域頂尖人才、高端產業人才及青年人才,爭取吸引海洋高端人才200名以上,有力引領、有效賦能海洋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四是海洋命運共同體加快構建。積極參與聯合國“海洋十年”計劃,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海洋領域務實合作,打造若干海洋領域國際性品牌大會,構建更加廣闊的國際海洋伙伴關系。
《行動方案》立足海洋科研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提出了重點發展的8大產業,包括海洋信息、船舶與海工裝備、智能航運、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現代海洋漁業、海水淡化與海洋能6大優勢產業,以及海洋物聯網、深海開發2大未來產業,明確了重點突破的24個方向。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進行布局:堅持以技術突破引領海洋產業發展,堅持以技術落地賦能海洋產業發展,堅持以技術革新助力海洋產業發展。
圍繞支撐重點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行動方案》還提出了海洋高端平臺建設、海洋產業創新引領、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海洋科技型企業培優、海洋高層次人才引育、海洋國際合作拓展6大提升工程,包括18項重點工作任務。高水平打造嶗山實驗室,積極爭創海洋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加強基礎研究,發揮自然科學基金激勵作用,引導高校院所圍繞海洋產業需求提供“訂單式”服務。加快建設海洋科技大市場,打造輻射全國的海洋技術交易服務樣板。加強與高能級平臺機構和國內外頭部企業合作,持續招引一批海洋領域重大科技項目。靶向海洋科研和產業需求,通過以才引才、平臺聚才、企業攬才等方式,吸引匯聚全球海洋領域科學家、產業高端人才、卓越工程師,壯大海洋高層次人才隊伍。著力引育研發能力強、發展潛力大、有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海洋領域青年科技人才,建立一支海洋科技生力軍。深化海洋領域交流合作,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積極參與“海洋十年”等大科學計劃。發揮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會議、海洋合作發展論壇、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等高層次交流平臺作用,建立全球和區域性海洋科技創新對話機制,助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下一步,市科技局將充分發揮海洋特色優勢,全力推進“海創計劃”落地落實,促進更多海洋科研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在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尋求更大突破,努力激活新質生產力的“藍色引擎”,為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編輯 王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