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科創板上市高新企業*ST導航(688282,原理工導航)披露中期業績,得益于加大市場開拓、部分試制產品形成銷售等原因,公司2024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約1322萬元,與去年同期的869萬元相比增長約52%,但因期內公允價值調整、信用減值等影響,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60萬元,去年同期歸母凈利潤約為1435萬元。
雖然中報業績短期承壓,但在手訂單的充沛或助力*ST導航2024年重回營收增長軌道。半年報顯示,公司目前最大一筆訂單為6月21日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單位A簽訂的“某型慣導裝置”合同,金額約為1.044億元,因簽署時間臨近年中而未在期內形成收入,根據合同規定將于2024年下半年完成全部交付及收入確認。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受上游產業鏈配套關系影響,公司總營收為217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ST導航根據目前在手訂單、訂貨通知和備產通知情況,預計2024年三季度營業收入將超過4500萬元,2024 年營業收入將大于1億元,并表示如滿足上述相關摘帽條件,公司將于2024年年度報告披露后5個交易日內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撤銷對公司股票實施的退市風險警示。
在下半年業績釋放的強信心下,*ST導航8月29日晚同步披露將啟動第二輪大額回購,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董事長汪渤的提議,在未來12個月內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回購單價不超過 33元/股,回購總金額不低于1500萬元,不高于3000萬元,所購回股份將全部用于員工持股或股權激勵計劃,*ST導航8月15日剛以1.5億元金額上限完成了上一輪股份回購,累計回購股份超530萬股,占總股本6.02%,使用資金總額超1.498億元(不含交易傭金、過戶費等交易費用)。
產業鏈修復下??理工導航基本面改善
公開資料顯示,*ST導航原名“理工導航”,公司以原北京理工大學慣性導航與控制團隊研究人員為核心,深耕慣性導航與控制領域三十余年,產品在遠程精確制導彈藥等多型核心武器平臺中得到廣泛應用,公司2022年于科創板上市,2023年后因軍工產業鏈波動出現虧損,證券簡稱從2024年5月6日變更為*ST導航。
從行業整體看,軍工行業步入小周期已一年有余,板塊震蕩調整期持續至今。湘財證券數據稱,2024年年初以來國防軍工行業指數下跌15.4%,跑輸滬深300指數12.4個百分點;據中郵證券統計,目前已披露 2024 年半年報的軍工行業上市公司共38家,其中超七成未能實現業績正增長。
但多家券商亦指出,隨著行業訂單節奏逐步落實,隨之而來的業績改善或將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預期未來行業基本面邊際向好。以理工導航為例,2024年以來公司密切跟蹤下游客戶需求,抓住產業鏈其他配套廠商產能逐漸恢復的機會,成功簽訂了多筆訂單,公司此前在“2024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中透露,截至7月18日已簽約訂單總額超過 1.2 億元,如公司按中報預期三季度營業收入超過4500萬元、2024 年營業收入大于1億元,將滿足上海證券交易所關于撤銷對公司股票實施的退市風險警示的條件,重新回歸業務增長軌道。
申萬宏源研報認為,國家對軍工投入穩健增長,當前軍工股處于低估值、低配置的行業底部,具有長期配置價值;今年以來軍工產業鏈各環節重建生產節奏,中上游訂單逐漸恢復,相關企業業績逐漸好轉,預計下半年環比和同比都得到明顯改善,同時行業環境壓制因素逐漸緩解甚至消失,十四五規劃進入沖刺期,行業大拐點落地兌現,建議關注精確制導武器相關標的。
公開資料顯示,慣性技術是導彈和制導彈藥最常采用的制導技術之一,*ST導航在制導彈藥細分領域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目前承擔著多個型號項目的軍品科研和生產任務,產品已批量裝備于多個型號武器系統。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民用市場拓展加速
*ST導航中報顯示,公司在國內慣導系統領域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且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保持領先,報告期內公司新增多個研發項目,研發投入合計超215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 52.49%,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62.6%;公司持續加強研發團隊建設和技術領軍人物的培養,期內研發人員增加至70人,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超31%,同時加快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進度,公司堅持立足慣性導航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發,持續參與各軍兵種新型武器彈藥的研發配套工作,期內科研成果豐碩,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2024 年 5 月公司獲得“北京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
目前公司擁有的核心技術 16 項,均應用于公司的主要產品,并在產品應用的過程中不斷升級和改進;2024年1-6月,公司新獲得1個新發明專利、22個實用新型專利、30個軟件著作權,而截至6 月底,公司累計獲得發明專利 15 個,實用新型專利 33 個,軟件著作權 63 個。
此外,公司于 2024 年 4 月通過并購及增資的方式取得了宇訊電子的控制權,宇訊電子的研發團隊及研發輔助團隊有行業內大型科研院所的工作經歷,研發團隊具有10年以上微波毫米波電路科研工作經驗的骨干研發人員,具有豐富的產品研發設計、工藝設計及質量管控的經驗。
慣性導航技術下游應用領域包括軍用和民用兩部分,軍用領域方面,慣導系統在航空飛行器、航天飛機、制導武器、陸地車輛和艦艇船舶等裝備上均有所應用;民用領域包括無人機、智能駕駛、石油鉆井、移動通訊和高速鐵路等領域。
近期低空經濟發展有望加速,華西證券研報指出,相關產業鏈與智能駕駛產業鏈高度重合,*ST導航等企業或將受益;浙商證券研報中,亦將理工導航列入受低空經濟利好的國防裝備行業重點股池名單。
*ST導航中報顯示,其在無人機、采煤機上的應用已形成銷售訂單,未來將繼續開拓適用于無人機、無人船、自動駕駛、能源勘采、測繪等各類應用場景產品。
頻頻回購增持??彰顯公司長期發展信心??
*ST導航當日披露的《關于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審議通過了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董事長汪渤提議,在未來12個月內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回購總金額不低于1500萬元,不高于3000萬元,所購回股份將全部用于員工持股或股權激勵計劃。
而*ST導航此前剛剛以1.5億元金額上限完成了上一輪股份回購。2023年8月,理工導航通過公司董事長汪渤的提議,以1億元—1.5億元資金通過集中競價回購公司股份,截至2024年8月15日,公司累計回購股份超530萬股,占總股本6.02%,回購均價為28.27元/股,使用資金總額超1.498億元(不含交易傭金、過戶費等交易費用)。
在首輪大額回購后,快速啟動第二輪股份回購提議,背后體現出對公司今年業績釋放的信心。截至6月30日,董事長汪渤持有ST導航10.22%股份,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汪渤等7位高管為公司一致行動人,北京理工大學旗下的北京理工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北京理工技術轉移有限公司合計持股占比9%,自公司上市以來未減持。
除了回購之外,*ST導航高管此前曾啟動增持操作。2023年3月,汪渤、董明杰、沈軍、石永生、高志峰5名高管合計增持公司股份61586股,合計增持金額超303萬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