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在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的杭州灣海平面上,新建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以下簡稱通甬高鐵)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海中引橋134號墩最后一根鋼管樁施工完成,標志著由中交二航局參建的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海中引橋步入施工快車道。
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是通甬高鐵控制性工程,包括北、中、南三座航道橋和跨大堤、海中、淺灘區引橋,全長29.2公里,采用時速350公里的雙線無砟軌道設計,是目前世界在建長度最長、建設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建成后將創下多項世界紀錄,對世界鐵路橋梁建設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
據悉,海中引橋采用鋼管樁、鉆孔樁兩種基礎結構形式。其中,鋼管樁基礎為大直徑超長群樁基礎,單個墩由13根直徑1.8至2.2米的鋼管樁組成,設計樁長94至110.5米不等,單樁最大重量172.3噸,采用“水欣麒1”及“二航長青”兩艘大型無動力打樁船施工作業,鋼管樁樁徑之大、樁長之長、重量之重,均創世界跨海鐵路大橋之最。
“最后一根鋼管樁長103.5米、直徑1.8米、重達99.6噸,我們使用世界最大打樁船‘二航長青’號施工,不到2.5小時即完成沉放施工。至此,由我們負責施工的海中引橋2398根鋼管樁沉放全部完成。從空中俯瞰,綿延數公里的鋼管樁陣列整齊排列,宛如鋼鐵‘琴弦’鑲嵌在波濤之上。”中交二航局項目副經理張偉說,此次海中引橋剩余鋼管樁全部順利沉放,確保了施工水域兩艘大型無動力打樁船趕在臺風季來臨前安全退場,降低海上施工面臨的船舶管理風險。
通甬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建線路長301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設10座車站,建設工期5年,建成后將與鹽通、京滬、滬昆、甬臺溫、滬寧沿江等多條高鐵線路相連,對于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完善區域路網結構布局,方便沿線人民群眾出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