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建立創新工作室聯盟這個平臺,緊跟國家戰略與企業目標,一方面對公司各創新工作室效能進行整合提升,另一方面便于配合公司科技系統推廣最新成果。”日前,在中鐵六局太原公司季度科技成果推進會上,該公司工會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8名創新帶頭人齊聚該公司郝利斌創新工作室,與領軍人郝利斌組成聯合團隊,配合研究綠色低碳高性能混凝土。“再經過幾次調配,我們就能將粉煤灰這樣的固體廢料在混凝土制備中的用量提高,這樣另一項原料——水泥的用量就能再度下降,能節約不少成本,也是低碳混凝土制備的重要突破。”郝利斌介紹說。
“混凝土制備原料里,水泥占大頭,而每生產一噸水泥,就要排放等量的二氧化碳。”如何在混凝土制備過程中,通過原料替代,降低水泥用量,成為重點攻關方向。郝利斌將目標放在火電廠固體廢料,混凝土制備的原料之一——粉煤灰上,帶領團隊歷時兩年攻關,首創《低碳綠色高性能混凝土配制優化技術》科研課題,將每方混凝土所需粉煤灰用量提升20%。如今,該技術借助中鐵六局員工創新交流會、太原公司創新工作室聯盟平臺,在企業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多個重點項目落地,大面積推廣應用于C50以下混凝土制備中,年度節約成本超2000萬元。
施工現場,高占比的粉煤灰用量亮相混凝土制備工序中,“挑戰”著水泥的重要原料地位。“這只是第一步,我們要讓每棟建筑都留下綠色低成本的基因。”在該公司工會組建的創新聯盟配合下,郝利斌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實現,目前,他正在帶領團隊攻關建筑垃圾在混凝土制備中的應用,“把再生骨料這樣的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用于制作高性能混凝土,這項探索在我們的試驗室內已經初步實現了”,相關技術一旦成熟,將破解再生骨料特性復雜、配比失衡等行業難題,在C50以下混凝土制備中實現再生粗骨料完全替代,為每方混凝土節約砂石用量1.7噸。從員工創新工作室到試驗室再到建筑工地,該公司用創新配方書寫著循環經濟新篇章,為行業綠色轉型樹立了生動范本。
近年來,中鐵六局太原公司以郝利斌領軍的全國鐵路總工會員工創新工作室為引領,整合其他8家山西省總工會直屬工委、中鐵六局創新工作室,形成創新工作室聯盟,不斷深化員工創新活動,依托企業工會管理機制、助推資金支持,緊跟國家、行業發展新方向,結合西渝高鐵康渝段、西延高鐵等重點工程建設,為一批又一批專利、QC、工法、“五小發明”等成果培育提供創新沃土。僅2024年,該聯盟實現創效3308萬元,取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專利4項,國家級QC成果1項,省部級工法5項,企業科技進步獎2項、工法4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