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四川省平昌縣土埡鎮石峰村的一處農田里,平昌縣2024年水稻機收減損技術培訓暨“田間日”活動正在舉行。該縣農業農村局農機專家向村民們詳細講解了機械化收割的特點、優勢及操作技巧,助力村民們實現更高效、更環保的水稻收割。
活動現場,農機手頭頂烈日,駕駛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飽滿的稻穗不斷被?“收入囊中”。割稻、脫粒、碎秸還田、裝車,一氣呵成。不一會兒,幾畝稻田便全部收割完畢。隨著顆粒飽滿的稻谷被裝進口袋,村民們臉上洋溢出豐收的喜悅。
“以前一畝地要四五個人做一天才能完成,現在機械收割只需要一兩個小時,不僅節省勞力和成本,還減少浪費。”石峰村水稻種植戶余彪介紹,他家種植了15畝水稻,預計收成可達1.6萬斤,采用全自動機械化收割。
看到機械化收割帶來的高效率,村民們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65歲的陳忠亮也決定在水稻成熟的時候請農機合作社的人員幫忙收割水稻。“現在收割用大機子方便得多,如果不用機械,我一個人很難完成。” 石峰村村民陳忠亮說。
“高效率的機械化收割‘唱主角’,不僅加快了農作物收割速度,也讓農業生產更加高質高效。”土埡鎮黨委書記李佳平介紹,該鎮通過村集體種植、企業流轉、種植大戶代耕代種等方式,共種植水稻8000余畝,大部分將采用機械化收割。
人機齊上陣,田間地頭到處是搶收水稻的畫面。為提高收割效率,保障全縣水稻顆粒歸倉,平昌縣農業農村局提前組織本地和外地300余臺收割機,為散戶和種植大戶提供從收割到轉運的一條龍機械化服務。
“今年我們的水稻機收作業率將達到85%以上,節本增效1000多萬元。”平昌縣農機技術推廣站副站長張毅介紹,近年來,平昌縣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持續關注“三農”需求,提高農業機械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以科技力量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粟晨、張書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