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信息社近期發布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季度監測指數顯示,2024年一季度該指數值達192.1點,同比增長1.9%,指數總體保持上升趨勢。監測數據反映出當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效不斷提高,貸款投放力度穩步加大。
在融資服務方面,監測指數顯示融資服務分指數整體呈上升趨勢,2024年一季度指數值達145.9點,銀行業穩步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當前涉農貸款所占比重持續提高,相關貸款利率整體持續下調,涉農融資渠道不斷豐富,涉農貸款產品日益多樣化,更好滿足了“三農”主體的融資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一季度末,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50.36萬億元,同比增長13.9%,一季度增加3.2萬億元。農戶貸款余額17.72萬億元,同比增長11.6%,一季度增加8587億元。農業貸款余額6.33萬億元,同比增長14.7%,一季度增加5064億元。
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等農村中小銀行扎根當地,持續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積極為鄉村振興提供金融服務。浙江農商銀行系統轄內平湖農商銀行積極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加大對鄉村新興綠色低碳產業的政策傾斜,創新推出“綠色能源貸”“碳融貸”“碳排放權質押貸款”“排污權抵質押貸款”“取水權質押貸款”“綠色工廠貸”等綠色金融產品。截至4月末,該行綠色貸款余額29.87億元。
浙江農商銀行系統轄內永康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通過主動服務、情感維護等方式,強化對村民“實地一對一”走訪建檔工作。通過為各村建立真實、完整、有效的網格,有效開展走訪建檔、授信評議等工作。目前已制定整村推進標準化操作流程。截至5月末,共發放各項貸款485.6億元,其中涉農貸款451.86億元。
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需要加快金融服務數字化建設。專家表示,相較于科技投入較多的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中小金融機構缺乏技術人才和資金實力,數字化水平仍然較低,與之相對應的數字化制度體系尚不完善。
“農商行要堅持金融科技引領,推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著力改變‘普惠金融不數字,數字金融不普惠’的現象,更好地發揮金融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接下來,中小銀行一方面要發揮政緣優勢,推動涉農信用共建、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加強部門間信用和信息數據共享;另一方面要繼續深化金融科技應用,盤活數據資源,通過大數據等技術進行批量獲客、精準畫像、自動化審批,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提高農村地區長尾客群的服務效率和服務半徑。
在保險服務方面,監測指數顯示,2024年一季度指數值達242.1點,同比增長4.0%,農業保險保費收入451億元,農業保險快速發展。數據顯示,農業保險已為1.64億戶次農戶提供保險保障。
專家表示,要進一步發揮保險的作用,拓展農業保險服務的廣度深度。需要繼續做好農業保險的提標擴面增品工作,優化保費補貼體制機制,健全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提升農險科技化水平。(經濟日報記者 彭 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