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工業位居全球第一,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20年,食品工業以占全國工業5.3%的資產,完成了9.6%的利潤總額,全國食品工業經濟效益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近日,《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盼盼食品集團總裁蔡金釵。針對食品健康產業發展現狀,他告訴記者,當前,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消費升級背景下,我國食品從基本的“保障供給”向“營養健康”轉變,食品工業已進入以“營養與健康”為導向的深度轉型期。“十三五”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食品營養與健康政策法規,包括《“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有力推動了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的發展。
就在去年6月15日,李克強總理蒞臨盼盼食品集團考察,在集團現場李克強總理指出:食品是永久的朝陽產業,要適應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健康需求不斷推出新產品。推進營養健康食品產業創新發展,增強營養健康食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既是民生所需,也是實現“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
多年致力于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的創新研究,蔡金釵提到我國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發展的同時,存在的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比如,營養健康食品產業起步較晚,基礎研究投入力度不足,企業創新能力較弱,產品同質化嚴重;還有,營養健康食品的健康聲稱評價和管理制度仍落后于科學發展和市場需求,有待進一步健全。
對此,他建議:
一、建設高水平產業創新中心,提升產業整體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
營養健康食品要高質量發展,創新很重要。建議在食品工業較為發達的地區打造一批國家級營養健康食品產業創新中心,發展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學技術,形成若干創新型產業集群,助力食品產業提質增效、創新發展。
福建是我國食品工業強省。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就非常關心福建食品產業的發展,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指引下,福建食品工業得到快速發展,2020年福建省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2402家,實現營業收入達6169.07億元,穩居全國第五位。鑒于福建食品產業發展較為成熟、規模較大,建議依托福建食品產業優勢,建設國家級營養健康食品產業創新中心,服務全國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指導產業創新中心的組建及申報工作,以創新中心為載體完善產業基礎研究體系,加強科學基礎研究的專項投入,加大產學研融合力度,推進食品產業從“營銷上半場”轉入“研發下半場”,提升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的整體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
二、完善健康聲稱管理體系,推動我國營養健康食品與世界接軌。
對于營養健康食品目前暫未有明確定義,如何讓消費者知道是營養健康食品,從食品標簽獲知是最主要的途徑,這就涉及到營養標識及健康聲稱方面。營養標識和健康聲稱是提高消費者營養健康知識和指導消費者科學消費的一個重要手段,特別是健康聲稱日益受到消費者重視。
為了方便消費者選擇營養健康食品,建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健全市場監管機制,在加大市場監管和完善產業政策法規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化功能性營養健康食品的界定,修訂和完善健康功能評價方法和判定標準,明確功能定位和釋義,方便消費者選擇。此外,也可借鑒國外一些國家的做法,從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對產品的健康聲稱進行分級管理,對較低健康聲稱的采用備案制,節省注冊審批資源,順應消費市場需求,推動我國營養健康食品與世界接軌,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三、加快藥食同源市場化進程,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營養健康食品產業。
我國是功能性食品原料供應大國,但功能因子和功能食品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卻不匹配。比如,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食物和中藥材資源就尚未進行充分挖掘和開發,傳統中醫藥理論尚未與營養健康食品產業融會貫通。最近幾年,疫情的暴發,讓中醫藥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在中醫藥和傳統食療養生日益受到關注的大背景下,建議大力推進社區營養健康知識的普及,大幅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加快推進中醫藥、地域特色食材與營養健康食品融合發展的基礎研究,加快藥食同源市場化進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營養健康食品產業,推動中國特色營養健康食品走向世界舞臺。同時,加快推進營養立法工作,推動營養健康大數據平臺建設,系統、全面記錄國民健康狀況和營養需求,讓營養健康食品產業可以更加精準有效地進行產品研發和推廣,實現科技引領下的精準智慧營養行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