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芮時服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雪金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數字化浪潮的洶涌而至,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服裝產業作為傳統行業之一,更需主動應變,插上數字化翅膀,催生新的發展動能。
芮時服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雪金女士站在了這場變革的前沿,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敢的決策,為服裝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記者有幸采訪到了這位引領行業變革的先鋒。在采訪中,她詳細闡述了她對服裝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看法,以及在實踐中遇到的挑戰和應對策略。
面對消費者對服裝品類的個性化需求不斷攀升,以及傳統供應鏈反應速度慢、生產彈性不足的痛點,陳雪金率先在行業內搭建實時數字化協作平臺。想要打通供應鏈信息壁壘,實現各環節之間的即時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業至關重要。因此,她帶領團隊構建了一個集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數字化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設計師可以實時獲取最新的時尚資訊和消費者需求數據,從而精準捕捉時尚爆點,設計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同時,生產部門可以根據平臺上的市場數據和庫存情況,及時調整生產計劃,確保產品能夠及時交付到消費者手中。
數字化協作平臺的搭建不僅提高了企業內部的管理效率,還促進了企業與供應商、代工廠之間的緊密合作。通過平臺,各方可以實時共享訂單信息、生產進度等數據,實現供應鏈的協同高效運作。這種信息透明化的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協作成本,提高了訂單的準確性和生產效率。
在搭建數字化協作平臺的基礎上,陳雪金進一步利用數據模型進行市場需求的精準預測。她憑借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總結出了一套科學的數據分析方法。通過對歷史市場數據、消費者行為數據等進行深入分析,她能夠精準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市場需求趨勢。這使得企業能夠提前調整產品設計和生產計劃,確保產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避免庫存積壓和浪費。
“小單快返”是一種柔性供應鏈解決方案,專門解決服裝供應鏈預測準確率低,品種多,響應慢的痛點,其實核心是“測款”模式。也就是摒棄“預測市場需求,提前備貨”這樣的重資金、高庫存模式,而是采用壓縮采購批量,縮短生產周期,快速上款測試市場反應,如果爆款就加大生產,快速鋪貨到店的形式。
為了實現小單快反的目標,陳雪金首創了前端碎片化、后端集成化的生產模式。通過小訂單的集成化處理,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在實際操作中,將多個小訂單合并成大訂單,統一采購面料和輔料,降低采購成本,確保面料質量和供應穩定性。同時,還將這些大訂單交由工廠進行集中生產,通過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在生產過程中,她利用數字化平臺對生產進度進行實時監控和調整,確保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
通過前端碎片化、后端集成化的生產模式,陳雪金帶領企業實現了小單快反的目標。公司能夠將原本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全流程,縮短到僅需要幾天的時間,大大提高了產品的上市速度和市場競爭力。這種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使得她的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和市場的認可。
陳雪金的創新不僅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更引領了整個服裝行業的新風向。她的成功經驗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借鑒,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積極投入到數字化建設中來。整個服裝行業在數字化轉型的推動下,正逐步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數字化轉型是一場長跑,需要企業保持耐心和決心。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念,持續創新,就一定能夠在這場競賽中脫穎而出,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陳雪金的成功故事,正是對這一信念的最好詮釋。她以行動告訴我們,數字化轉型不僅是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當然,數字化轉型并非一蹴而就的過程。它涉及到企業內外的多個層面和復雜因素,需要企業具備堅定的決心和持續的創新精神。但正是這些挑戰和機遇并存的時代背景,讓我們看到了服裝行業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