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經濟增長數據公布了,中國GDP同比增速為5.2%。整體看來,今年保五的目標已經板上釘釘。
但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中國的經濟增速要想像過去一樣高歌猛進,或許難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在經濟學理論中,經濟的增長,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
除了在需求端,對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發力之外,我們更應該通過供給側改革,提升全要素的生產率,創新整個社會的生產力。
而這也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財富密碼”。
就拿互聯網產業來說,需求側的發展也在不斷推動著產業供給側的改革。處于產業供給側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希望通過互聯網技術創新產業鏈,為企業賦能。
ChatGPT、OpenAI橫空出世,各大廠紛紛加入百模大戰……紛至沓來的投資,也給互聯網帶來了新的生機。但在科技狂歡后,企業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時代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路口。
未來經濟增長的核心
如果說過去的十年,消費互聯網是主角。下一個十年,則是產業互聯網的主場。
一方面,當前我國網民數量、手機用戶都已經超過了10億,但中國的人口拐點已然到來,互聯網的用戶增量紅利也在逐漸消退。
另一方面,消費互聯網的利潤空間越來越窄。過去很多互聯網企業不計成本地融資、燒錢來擴展業務,意圖壟斷市場,此后又對平臺用戶收取高昂的門檻費、服務費。這種商業模式,雖然在短期內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利潤。但長期來看,其價值創造最終可能會觸及天花板。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日前發布的《中國產業互聯網生態發展報告》顯示,到2035年,產業互聯網將占中國整體GDP的21%。
在這股浪潮之下,企業不能再拘泥于過去的“流量思維”,必須緊緊抓住產業互聯網的時代機遇。選擇一個靠譜的平臺伙伴,讓云計算、AI、大模型等科技真正為自己所用,大刀闊斧進行數字化轉型,實現產業的智能化升級。
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剛剛落下帷幕,這里濃縮了全球互聯網過去十年的日新月異。
11月8日,在烏鎮舉行的“人民之夜@烏鎮咖薈”活動中,華為云中國區副總裁胡維琦與微博COO、新浪移動CEO、新浪AI媒體研究院院長王巍、輕松集團執行副總裁馬孝武展開了對話。下一個十年將是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關鍵期,已經成為共識。
面對近年來發生的變化,胡維琦指出:
“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中,以多模態技術成為代表的AI模型等新技術,在營銷和移動等領域展現出了極高的價值。未來,傳統企業如何更多地利用成熟的新技術,如人工智能等來推動產業的整體進步,是實現數字紅利的關鍵。”
但對于企業而言,想要真正吃上產業互聯網的“數字紅利”,實際上還是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的。胡維琦在會上就指出了三大難題。
首先,是企業對于新技術的開放度有限。傳統企業擔心,人工智能等技術會顛覆原有的權力分配和組織架構,導致他們對于引進新技術仍有抵觸心理。這也是目前最大的挑戰。
其次,是企業對于技術的實際產出和效益存在疑惑。對中國諸多制造業和零售業等低附加值產業來說,技術投入意味著他們也要升級產品和服務,這無疑會大大增加成本。但付出和收入是否成正比,這存在不確定性。
最后,產業互聯網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不光要懂技術,更需要懂行業。光是今年,華為云就派出一批又一批的博士親赴一線,走田頭、跑工地、下礦井、進車間,就為了能更懂行業,才能做出更實用、好用的行業大模型。
盡管產業互聯網的落地面臨諸多挑戰,華為云正在努力通過“解難題,做難事”的盤古大模型讓技術真正落地,幫助到千行萬業,最終助力企業實現產業升級。
雙向奔赴的轉型之路
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企業一躍成為最重要的角色。
“產業+互聯網”的新模式出現了。擁有AI、云計算等新技術的互聯網,將成為企業的“數字化助手”,全面切入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以此來提升產業的運行效率。
在2023華為云首屆互聯網產業峰會上,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中國區總裁張修征就指出,在未來的互聯網生態中,企業將面臨四個方面的增長極限突破點:
一是產業將從ToC市場轉向ToB市場;
二是業務將從生產端轉向消費端,產業鏈上下游的打通很必要;
三是從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
四是從Cloud到AI,核心技術的支撐將進行重構。
在存量時代,企業想要突破極限,躋身產業互聯網需要“內外兼修”。一是不斷夯實技術實力,以應對產業場景的復雜需求;二是要深刻理解行業,要有深入的行業知識和經驗。
對此,華為云以AI算力為“基”,以盤古大模型為“核”,以產業數字化經驗為“本”的新主張,并為互聯網企業提供2大支撐和4大能力,共赴產業智能化。
算力是大模型的基礎。華為云通過昇騰AI云服務為互聯網企業提供澎湃算力,其在全國布局了貴安、烏蘭察布、蕪湖三大AI云服務節點,客戶可以就近接入。
而且,昇騰AI云服務支持Tensorflow,Pytorch等主流AI框架。這些框架中的90%算子,都可以從GPU平滑遷移到昇騰AI云服務。
就拿美圖來說,它僅用30天就將近70個模型遷移到了昇騰,同時華為云和美圖團隊一起進行了30多個算子的優化以及流程的并行加速,使得AI推理性能較原有方案提升了30%。
在大模型開發和應用上,華為云盤古大模型提供了調用集成和定制聯創兩種應用模式,幫助企業訓練出自己的大模型。前者覆蓋100多個場景,可以直接拿來用,后者則可以根據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快速訓練出專屬模型。
此外,華為云還將提供4大能力,幫助互聯網企業快速進入新行業、高效敏捷的AI應用開發、共享產業鏈生態和深耕全球的產業資源。
這都得益于華為云將華為自身30多年來與全球各行各業的合作創新以及數字化轉型的寶貴經驗沉淀,以及華為云的多產業和全球布局生態資源,能讓互聯網企業在向產業智能化的征程上少些荊棘,多點玫瑰。
協作大于競爭
盡管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研發和創新,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但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需求更加復雜和多樣化,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獨自滿足所有的需求。
因此,互聯網廠商需要積極與各行業的企業進行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價值,實現互利共贏。
我們看到美圖、天眼查、汽車之家等企業已經先行一步,與華為云共同在互聯網產業升級之路上進行探索和實踐。
近年來美圖開始探索面向工作場景的智能設計服務,通過“美圖設計室”幫助設計師提高工作效率。
在ToB業務的探索中,選擇與華為云合作,共同研發“AI模特試衣”功能,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讓同一款式的衣服適配多種真實模特,直觀地呈現不同模特的上身效果。這一創新應用大大減少了設計師的重復工作,為服裝電商行業降本增效。
在商查領域,大模型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必須得到保證,這正是商查垂直領域大模型誕生所依托的市場剛需。
天眼查與華為云共同探索出了一條可行的“可信”技術解決方案,命名為“天眼妹”可信商業助理。該產品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客戶提供可信的企業信息和數據支持,幫助他們在商業決策中更加準確、客觀地判斷市場趨勢和競爭情況。
再比如汽車領域,汽車之家不但在ToC端為消費者汽車提供信息服務,還在ToB領域為主機廠、經銷商、二手車商提供營銷服務。
汽車之家通過與華為云深度合作,借助華為云的全球布局生態資源共建汽車產業生態圈,通過平臺、數據和技術優勢,推進中國汽車產業協同融合。
隨著更多的互聯網企業深入產業,產業互聯網將進一步開拓應用場景和市場規模,為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企業的新契機
擁抱產業互聯網,進行產業智能化升級,正是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核心,也是中國企業向全球中高端價值鏈邁進的新契機。
在這個時代拐點,上至大企業,下至中小企業都面臨選擇或變革,成敗尤為關鍵。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華為云愿與企業和伙伴一同啟航,共同開拓產業互聯網的新藍海。
正可謂,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中國企業的產業互聯網之路,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消費互聯網發展已接近天花板,產業互聯網才是核心》,第一財經,黃奇帆,2022年10月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