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明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及非職務發明培訓班成功舉辦
8月2日,受國家知識產權局委托,中國發明協會主辦的“企業發明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及非職務發明培訓班”在北京市房山區成功舉辦,中國發明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余華榮,房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中關村房山園管委會主任、區工商聯主席高武軍等領導出席開班式并講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區域大氣環境研究卓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賀泓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國家環境保護地下水污染模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發明協會會士、常務理事席北斗,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韓秀成,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閆文軍教授等四位專家為來自全國發明創新領域的70多位學員進行授課,圍繞大氣污染治理前沿技術與發明成果轉化、水污染與固廢資源化處理工程技術研發與應用、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與專利保護等主題進行研討。開班式由中國發明協會黨委副書記、副理事長唐大立主持,房山區拱辰街道工委書記楊海峰等出席。
余華榮書記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賀泓親切交流
與會領導專家圍繞支持首都及房山科技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余華榮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明確首都北京定位為“四個中心”,其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激勵、鼓舞著廣大科技工作者為首都新時代創新發展獻計獻策、踴躍奉獻。五年來,北京市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突破。一大批一般制造業企業、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有序退出,拆除違法建設超2億平方米。2021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首次邁上4萬億元的臺階,年均增長8.5%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全員勞動生產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充分展現了首都城市的強大韌性和活力。房山區“三區一節點”的功能定位很好,以高端裝備、新材料、醫藥健康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產業集群加快形成。中國發明協會人才濟濟,愿意發揮人才、項目、專家資源優勢,希望以此次培訓班為契機,增進中國發明協會與北京和房山區社會各界的友誼與合作,共同為首都創新發展做出新貢獻!
高武軍表示,今年7月1日《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正式頒布施行,為加快新時代首都發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房山區積極融入新時代首都發展大局,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了房山區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增長的實施方案(房54條),創新推出企業“小升規”獎勵等11項政策,上半年多項經濟指標增速全市領先,市委、市政府給予充分肯定。未來房山區將緊緊圍繞“三區一節點”功能定位,搶抓城南行動計劃等一系列重大機遇,緊扣“2+1+1”高精尖產業發展方向,深入實施重大項目帶動、科技創新引領、文旅融合發展“三大戰略”,努力成為首都南部重點發展地區和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
賀泓院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催化和大氣非均相化學,致力于環境催化體系設計、技術研發及其在大氣污染物催化凈化方面的應用,取得了柴油車排放污染控制、室內空氣凈化和大氣灰霾成因及控制方面的系列成果,2004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以第一完成人獲2011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7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他以《環境催化研究及應用前沿》為題,分享科研成果產業化經驗,同時對科研工作者用好原創性發現和發明,申請專利及發表論文,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支持產業化發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席北斗研究員主要從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研究,攻克了制約我國固廢“三化”整體推進的高含水固廢脫水減量綜合處理、高有機固廢定向腐殖化循環利用、填埋污染精準識別和系統防治關鍵理論與技術難題,提升了我國固廢源頭減量化-過程資源化-處置無害化系統的工程技術協同性及綜合管理效能,構建了國家環保重點實驗室-地下水污染防控與修復產業聯盟-中德技術交流合作中心等平臺,在固廢領域標準體系構建方面做出重要貢獻。他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與高質量發展的思考》為題分享了很好的意見建議。
韓秀成多年從事知識產權政策和戰略研究,主持或參與《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國家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等重要政策的研究和起草工作,是首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獨立審計委員會委員、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他以《關于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與十四五規劃若干問題的思考——大力提升知識產權運用能力,激勵和保障高水平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為題分享很好的意見建議。
閆文軍教授專注于專利法研究和司法實踐,曾出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法學說與案例研究(一)》、《專利法》、《歐盟知識產權法》(合著)、《日本知識產權法》(合著)、《知識產權教程》(主編)等著作,他以《企業知識產權風險及應對》為題分享很好的研究成果。
余華榮一行現場考察昊天碳中和公園
本次培訓班由中國發明協會綠色低碳環保分會承辦,得到房山區委區政府及拱辰街道工委大力支持。拱辰街道積極響應國家減碳發展號召,與北京環丁環保大數據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合作,打造全國首個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公園——昊天碳中和公園,將園林景觀設計與減污降碳理念完美融合,比如零碳不夜亭,把手機放在亭子的桌面上可以立即無線充電,而電的來源正是來自亭子頂部的太陽能光伏板,亭子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公園里的路燈都是由太陽能發電,停車場旁邊就是光伏陣列,公園道路均使用低碳再生建材。公園建設遵循施工零廢棄物、運營零廢棄物、利用可再生能源、用電“光儲直柔”、消耗近零新水五大低碳設計理念,預計能夠減少公園全生命周期70%的碳排放量。公園實現了近零碳排放運營,種植的樹木年均可吸收二氧化碳近50噸,受到社會廣泛贊揚。
大家對昊天碳中和公園廣場應用效果稱贊有加
協會領導與與會代表參觀環丁零碳不夜亭,高度贊賞設計理念,實用效果和社會效應
北京電視臺對昊天碳中和公園做了專題報道
余華榮書記與席北斗副院長為中國發明協會綠色低碳環保分會揭牌
中國環科院作為中國發明協會綠色低碳環保分會依托單位,席北斗副院長在分會揭牌儀式上表示,目前,我國污染排放量大、環境風險高的生態環境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尚未突出以城市為主體的雙碳戰略,且低碳固碳和負碳技術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缺乏創新性技術、材料、設備、產業推廣等問題。而在踐行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過程中,只有積極搭建政府、科研機構、公眾、企業、社會團體等多方對話平臺,全方位加強低碳生態環保合作,共同為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力量。分會將以市場導向為原則,充分發揮“紐帶”、“橋梁”作用,推動綠色低碳環保技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知識產權強國戰略,促進發明成果轉化實施,將更多綠色產業集聚形成發展合力科學推動和系統支撐綠色低碳環保戰略目標的實現。
領導與學員們認真聽院士專家報告
房山區拱辰街道工委副書記楊琳,拱辰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許艷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發明協會綠色低碳環保分會秘書長李翔,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大數據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汪遠昊,房山棲仙谷康養文化主題公園董事長郭勇,中國發明協會組宣部朱漢夫、宋麗思、楊靜彬等有關同志參加了培訓班研討交流活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