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嚴峻、國際局勢變幻等多重考驗擺在企業面前,“領袖型企業特質”“企業家精神”仿佛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值得再次解讀和傳頌。4月23日,《經濟日報》刊發文章《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做默默的“搬磚工”》,以天加對產品和服務的聚焦與專注為案例,強調了新時代“搬磚精神”對于企業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
據悉,天加是全球領先的工業環境制程及綠色能源的系統供應商和服務商,也是工信部第一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德勤“2021中國卓越管理公司大獎”得主、“江蘇省優秀僑資企業”。公司堅持一個環保路徑、兩個事業板塊,聚焦于產品的碳足跡和系統的全生命期碳成本優化,打造了“中南海”、“水立方”、“火神山醫院”等一流標桿項目,贏得了包括軌道交通、醫院、電子、生物醫藥等行業優質客戶的首肯,成為多個垂直細分領域的業務第一。

創立于大變革時代的天加,在改革開放的巨大浪潮中茁壯成長,一步步發展成為江蘇僑企中的佼佼者、工業環境制程與能源科技領域的“隱形冠軍”,將專注刻入了企業DNA。
“只想做一名默默的‘搬磚工’,把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搬’給客戶。”正如蔣立在經濟日報專訪中所言,天加確實這么做了31年。在其發展歷程中,凝神專一、勇敢堅毅的“搬磚精神”是貫穿企業管理全流程和全員日常工作的靈魂底色。

像搬磚工一樣不畏艱難、勇敢堅毅。從研發ISO1級空氣環境“集成系統”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到實施“十年質量精進計劃”促進產品質量的高標準,再到開拓地熱(干熱巖)發電、工業余熱發電、LNG冷能發電、生物質能、光熱電及大型工業儲能等能源市場踐行低碳環保……天加歷史上的很多步,選擇的都不是平坦的那一條道。但天加人憑借搬磚工程師般的堅韌,一次又一次地攻堅克難、謀變立新,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地埋頭苦干,持續譜寫自主可控、智慧創新、節能低碳的制造強國建設新篇章。

ISO1級環境集成系統實驗室
認真“搬磚”,須有一份精益求精的責任和“匠心”來保障卓越產品與服務。長期以來,全球制冷系統能耗占比高、能效普遍偏低、誠信體系不足等問題,導致節能推廣模式受限。作為制冷系統與建筑節能領域的深度參與者和建設者,為賦能制冷系統高效綠色轉型,天加在五六年的時間里加快步伐鉆研上述難題,并創造性地探索出“全生命期成本更低”解決方案,通過機房優化、主動尋優技術的電控的深度算法,將中國制冷機房SCOP3.5-3.6的現狀,提升至SCOP6.5-7.0。在低碳戰略中,這一方案不僅僅提升了建筑“看得見的節能”效果,并且搭建了有公信力的可復制的經濟模型。基于此,該創新模式還榮獲了2021年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大獎。
專注“搬磚”的同時,還要時刻保持一顆“以學習促創新”的虛心。為了打破各項技術難點,天加經常到高校請教專家,到展銷會上向同行去問去學,自建企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30多個國家認可CNAS實驗室。此外,天加通過并購UTC旗下低溫發電公司PureCycle、聯合金鷹國際集團并購世界第二大地熱發電裝備制造公司意大利EXERGY和生物質能公司意大利SEBIGAS,持續用國際技術反哺、促進國內技術提升,推動天加成為世界上頻譜更全、效率更高、技術更先進的公司。

天加能源基地車間
細微之處見真章,有“質”者事竟成,市場也從不負有心人。2021年,天加全系統銷售收入85億元,實現20%的增長率。末端產品市場占有率18.8%,連續12年保持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優異成績;模塊機市場占有率10.3%,行業TOP3;天加主機產品以30%的增長率驚艷行業,其中,水冷類產品居中國品牌TOP2,風冷類產品實現翻倍增長;持續發力的多聯機產品,在全國各地區樹立經典樣板工程;天加全效空氣生態系統也樹立了500套精品樣板。
當前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疫情等因素給世界發展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著眼于此,“搬磚”亦是責任使然。當下的中國,需要更多企業一道“搬起”科技之磚,為科技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三十而立,成功穿越行業周期的天加堅信——責任創造價值,這是其為第一財經ESG頻道開播送上的寄語,同時也透露出這個在工業環境制程和能源科技領域兢兢業業“搬磚”幾十載的“工程師”對自身的要求和期許。未來,天加依舊會以一個認真的“搬磚人”身份,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案的專注探索中,開啟下一個30年的飛躍。

“搬磚精神”,是“干一行專一行”的堅韌,是“偏毫厘不敢安”的嚴謹,是“千萬錘成一器”的追求,亦是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的那種“身肩重任、苦心孤詣的人”。就像一名建筑工人日復一日精雕細琢、年復一年千錘百煉的專注,任何企業要想在平凡事業中創出不平凡的業績,要想突破各種不確定性并取得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都必定少不了“搬磚”這抹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