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 2023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新產業 50人論壇暨京津冀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京舉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韓庚,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著名經濟學家、《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副理事長王樹良,牛津大學教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漢口學院副校長、國際創新中心主任皮特·薩赫遜,英國全球技術創新伙伴聯盟創始人兼CEO Mr. Peter Tensen 彼得·騰森,英國P4精準醫療加速器聯合創始人、總經理Mr. Nathan McNally 內森·麥克納利,格林納達駐華大使Ian Joseph Marshall (馬巖),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機器人專業委員會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付宜利等出席現場。
大會以“未來已來:數智時代的新產業”為主題,圍繞“AI+賦能京津冀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核心議題,邀請眾多重量級嘉賓以及海內外相關領域權威專家、資深學者、產業先鋒200余人相聚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展望前沿技術趨勢,共話未來產業發展,鏈接全球科技產業創新服務資源,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在主旨發言中表示,我國數字經濟近年來取得顯著發展成效,5G+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以及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養老、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未來將擁有更廣闊發展空間。當前,要進一步完善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營造良好數字生態,以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當前,北京數字經濟產業走在全國前列,未來將成為新一輪京津冀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數智時代,全球科技界加強合作,才能更好實現優勢互補和共贏發展。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表示,今后中國RISC-V(開源指令集架構)能否躋身于世界主流CPU行列,關鍵取決于其生態。未來中國應積極與世界協同,共同推進RISC-V人才培養、打造繁榮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為全球芯片產業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2023年的國際舞臺多國之間沖突不斷升級。如何應對這種挑戰和不確定性?著名經濟學家、《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的建議是,進一步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制度體系,構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必須保持戰略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事。
據悉,國際化是新產業 50 人論壇自設立以來的一個重要特點。本屆論壇也邀請到了諸多國際知名專家學者。牛津大學教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漢口學院副校長、國際創新中心主任皮特·薩赫遜在會上表示,創新是推動人類穩步前行的“魔法工業”,其不僅僅是年輕人的事,不滿足于現狀的人都是創新者。從德國實踐看,工業4.0和
智能制造不僅是技術性問題,它更是創造價值的源泉。未來,變革會發生在各個領域,人類將會用新的生產機制來實現數十億人的生產生活愿景。
在前沿洞察環節,英國全球技術創新服務聯盟創始人、CEO彼得·騰森,國家科技領軍人才、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副理事長王樹良,英國P4精準醫療加速器聯合創始人、總經理內森·麥克納利,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機器人專業委員會主任付宜利先后圍繞大數據智能、人工智能如何賦能精準醫療、機器人前言關鍵技術及趨勢等話題進行了熱議,呈現了諸多富有創見的精彩觀點。
中關村產業研究院呂朋悅博士則帶來了中關村產業研究院與畢馬威聯合編著的《人工智能全域變革圖景展望:躍遷點來臨(2023)》,來回答推動人工智能變革的企業有哪些、在哪里,支撐這些產業發生變化的生態要素是什么等關鍵核心議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