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凱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小文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領域。近年來,綠色自然的葡聚糖大米生產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大規模的資金、機器設備的投入,也讓葡聚糖大米的產量有了保證。新型的農業生產模式不僅符合現階段農業的發展需求,更是新時代發展經濟的有力一環。安徽凱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精選優質水稻,以全程綠色種植技術為依托生產富含β-葡聚糖的大米,趕上葡聚糖大米新產業大潮。
何為β-葡聚糖大米
β-葡聚糖米又稱“靈芝米”,是種富含β-葡聚糖的功能米,直鏈淀粉含量適中,有香味,米粒晶瑩剔透、口感潤滑、香氣撲鼻,是人們健康飲食和饋贈親友的首選。
引進有機綠色的β-葡聚糖大米
進入新時代,我國倡導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而發展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和技術條件有一定要求,講求因時因地制宜。安徽凱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8年引進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在安徽省銅陵市普濟圩種植生產β-葡聚糖大米。普濟圩位于長江之畔,有著名的候鳥棲息地楓沙湖、陳瑤湖環繞,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通過產業化的發展方式,合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
多渠道銷售
目前,安徽凱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三網合一為技術工具,線上銷售線下供應,點對點地將大米從田間、企業直接供應到社區,做到服務有保障,追溯有源頭。
β-葡聚糖介紹
β-葡聚糖廣泛分布大自然中,是免疫活性強極易被人體吸收的多糖,主要產于靈芝、松茸、頭等野生菌植物體內,營養豐厚且易被人體吸收。安徽凱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研究、培育、試種,已經成功生產出富含β-葡聚糖的功能米,有著較高的保健功能。富含β-葡聚糖的優質水稻屬于4.0農業功能性食品,也是農業部重點推廣的項目。
低成本高產收,轉變農業生產方式
安徽凱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利用生物技術把大米中的葡萄糖轉化為葡聚糖,借助微生物吸收葉面和土壤中農藥殘留,β-葡聚糖檢測含量超過標準值,農藥檢測含量達到最低值實現零殘留,重金屬檢測含量符合國家標準值,根據國家對功能性食品的實際需求,實現零化肥添加,使葡聚糖大米含有更加豐富的β-葡聚糖營養成分,真正做到生產純綠色無危害的高質量農產品,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吃得放心。機械設備的投入,也讓葡聚糖大米的產量得到保障,機械設備的運用體現了科技的進步,有利于保護當前的農村生態環境,從而全面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減少農產品的生產損失,提高產品質量,有利于形成規模化生產,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從而保證農產品的運輸質量。
【專家視角】
《中國企業報》集團證券市場研究院院長、博星證券研究所所長兼首席投顧邢星認為,我國屬于農業大國,人口多耕地少,口糧保障較為重要,中央政府也對“三農”較為重視,特別是對糧食種植與安全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大力發展種植業。
我國農業發展正走在4.0時代,即功能農業時代,大米也不單是用來填飽肚子,而是具有特定的功能性。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加強,β-葡聚糖大米作為一種功能性食物,相比其它優質大米優勢明顯,也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吃大米吃出健康,將是大米的功能性革命。
作為功能性食物的β-葡聚糖大米,主要成分是由葡萄糖單糖組成的多聚糖。據公開資料顯示,天然的葡聚糖能構成某些植物和真菌細胞壁,通過增強咀嚼細胞和自身免疫細胞功能,提高免疫力。正是由于β-葡聚糖具有功能性食物特征,安徽凱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小文緊抓機遇,攻堅克難,經過多年精心培育和實驗,生產出品質優、色香味俱全的β-葡聚糖大米。
除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外,凱豐β-葡聚糖大米的生產還離不開優質土壤和獨特地理環境的加持。產地位于安徽銅陵普濟圩,屬于長江中下游地帶,地屬肥沃豐潤的魚米之鄉,有候鳥棲息地楓沙湖和陳瑤湖環繞,日照時間長,為β-葡聚糖大米的生長帶來豐富營養供給,收獲的水稻顆粒飽滿,晶瑩剔透。
在此,祝愿徐小文董事長在現代農業領域有所建樹,種植出更優質的β-葡聚糖大米,讓消費者吃出健康,吃出美好;同時,也祝愿安徽凱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年年豐收,年年旺,為我國糧食產業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