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浙江正式公布第一批11家低碳試點縣創建單位,要求按低碳能源發展、產業低碳轉型、碳匯能力提升、綜合類等4個類別,因地制宜開展探索,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在縣域層面率先突破。?
其中,溫州樂清市、嘉興平湖市,臺州路橋區、舟山普陀區、金華磐安縣、麗水龍泉等上榜。通過分析上榜試點地區的特色和雙碳路徑,或為更多地區在結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推進雙碳目標提供新思路。?
2020年,樂清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降至0.32噸標準煤/萬元,為全省平均值的38%。規上企業畝均稅收54.6萬元、畝均工業增加值266.5萬元,分別居全省各縣市第1、第2位。
樂清的化工和電機產業集聚的紹興上虞區,擁有汽摩配、機電等產業集群的臺州路橋區。?2020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降到每萬元0.32噸標煤,僅為全省平均的38%。上虞新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6個,涉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臺州路橋區也正全力推進“雙碳數智大腦”建設,聚焦汽車、機械等低碳高效產業,打造全省“綠色低碳工業4.0先行示范區”。?
臺州路橋區推進“雙碳數智大腦”建設,助力全區“雙碳”行動;聚力打造“工業4.0”先行示范區,推進產業低碳高效發展;推進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提升產業低碳發展水平;做強“城市礦產”產業,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
截至2020年年底,平湖全市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13兆瓦,全年發電量達4億度,占平湖當年全社會用電量的7.6%。浙能嘉興1號、華能嘉興2號海上風電場項目正在快速推進,124臺風機將在今年年底前并網發電,預計年上網電量近18億度。據了解,浙能嘉興1號海上風電場,即將于今年底竣工,建成后每年可貢獻8.7億度可再生能源電量,節約標煤28.2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7.6萬噸。?
同時,平湖加快培育氫能產業,計劃到2023年,建成5座加氫站,并在公共交通領域率先推廣應用氫能汽車。?
隨著一系列措施的陸續落實,平湖力爭到2023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0%以上。平湖市發改局能源科科長錢洪亮表示,平湖爭取到2025年,低碳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年用電比例達60%以上,實現能源領域碳排放量達峰。?
普陀已建成浙江省最大、年減少碳排放70萬噸的海上風電項目,引進中石化、浙能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并成功落地首個氫能制取加注項目。未來,以氫工廠為核心產業,上游繼續發展海上風電、光伏、海洋能等基礎可再生能源,下游拓展氫化工、氫冶金、氫原料輸送、氫能船舶等產業。
目前,普陀已建成全省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年發電7億度以上,年減少碳排放70萬噸。成功引進年接收能力2700萬噸、總投資達360億元的中石化LNG、浙能LNG接收站項目。落地全市首個氫能制取加注項目,首臺氫燃料電池冷鏈物流車、首臺乘用車投入運行。?
磐安縣全縣林下經濟示范輻射基地共1.15萬畝,林下經濟年產值達1.15億元。2019年全縣碳排放強度每萬元0.38噸,遠低于全省每萬元0.76噸的平均水平,同時森林覆蓋率達83.68%,全年固碳能力為5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磐安也在林藥、林菌等林下經濟,構建藥鄉、藥市、藥鎮、藥園“四位一體”產業模式,推進農業增匯。通過數字賦能減少中藥材流通環節的碳排放,促進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推進全縣共同富裕。?
龍泉市著力通過林改為固碳增匯賦能加力,開創了林業信息“一張圖”系統等11項全國林改先河,實現了植綠護綠、固碳增匯與富民增收的正向互動。同時,龍泉市實現年平均綠色發電6.6億千瓦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9萬噸。龍泉在森林碳匯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總計有林地397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84.42%。根據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凈吸收碳匯168.59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林業碳吸收能力居全省第一。龍泉計劃到2025年,全市90%以上濕地將納入濕地保護紅線,自然濕地保護率達100%。??
龍泉市將圍繞碳匯能力提升,切實落實好“3+4”行動,即打造碳匯富民先行區、能源示范區、智治領先區;全力推進“森林提質增匯、能源結構優化、產業提質升級、城市低碳建設”四大工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