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紅十字黔貨出山扶持基金與深圳市紅色地標特色優質農產品聯盟在深圳攜手,共同創造了一種商業與慈善事業相融合的新型運行方式。這種新型模式可使捐贈者清晰自己捐助資金去向,幫助了誰,滿足了捐助者的回報社會的心愿;同時受助者也必須有相應的產品和服務貢獻于社會。相關人士指出,這種新型方式可增強了幫助對象發展實力,激發同步小康的愿望。
這種新型的商業和慈善運行方式,簡單可稱為善因營銷模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商乃仁術。商業是為了解決社會各方面需求而產生的交易活動,是把有價值的服務或產品供應于市場,滿足民眾和社會需要。商業一方面創造著財富價值,同時在商業活動過程的也創造了“誠信、公平、守法”等社會價值。在商業經營過程中,商家一定是把最好的服務或產品推向社會,滿足市場需求,才能獲得商業生存的空間。因而從這點上講,商業本身就是一種慈善行為,并非低層次認為的商業就是為了賺錢,商業更多的是幫助民眾和社會解決問題,促進社會共同富裕與前進。
什么是善因營銷模式?
善因營銷問題專家蘇·阿德金斯在《善因營銷——推動企業和公益事業共贏》一書中,將善因營銷的范疇擴展為:一切與公益事業相關的公共關系、廣告、促銷、直銷和贊助活動,都屬于善因營銷。美國《商業周刊》將善因營銷描繪成“慈善事業中最熱門的事情”。在英國,為了推動企業開展善因營銷,“社區企業”組織設立了專門的獎項,對那些開展善因營銷的優秀企業給予表彰獎勵。
貴州紅十字黔貨出山扶持基金負責人解釋說:善因營銷是新興的精準振興與發展模式,與往常的單純捐贈方式不同,一方面是通過對自食其力的種植、養殖經濟實體搭建農副產品供應體系,資助農戶農副產品生產、加工,以解決農戶農副產品生產、銷售過程的資金需求和增收難題,激發農戶內生動力;另一方面,被幫扶對象也向社會愛心組織及個人報以優質產品或服務的回饋,實現長期發展,共同富裕。
為什么要采取善因營銷支持鄉村振興?怎樣實施善因營銷?
紅色地標特色優質農產品聯盟負責人解釋說:農業是國家穩定和發展的基礎性產業,特別是我國是傳統農業國家,農業穩百業興。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健康的、高品質食材需求升級,需要越來越多的純天然、有機食材。但這類的食材,因要求不能施化肥、農藥,甚至也要求非轉基因,不能大規模的生產,加之農產品季節性強等因素,造成經濟效益并不高的實事。如此可能會導致剛剛脫貧的農戶重新轉為貧困戶,對實現共同富裕極為不利。紅色地標特色農產品聯盟成立的意義,更好地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精神,更具體的實施深圳市提出特區幫扶邊區、老區的鄉村振興項目落地,助力鄉村振興,促進紅色地標特色優質農產品更好地銷,實現共同發展。
貴州紅十字黔貨出山扶持基金于2020年11月12日成立,該基金是以助力黔貨出山為目標的人道公益扶貧基金,通過基金扶持的方式,為貴州省域內涉農、牧產品深加工、品牌推廣的貧困戶及涉農企業、合作社提供資金幫扶。
紅色地標特色優質農產品聯盟是由一批忠誠于黨,心系民眾,情系農業、從事農業和農產品經營的企業家、個人、團體自愿結成的民間組織,深圳市龍華區農貿市場行業協會、深圳市綠然農業集團、深圳農產品國際流通協會、深圳現代國際綠色農業博覽會、深圳市農貿市場行業協會、粵港澳菜籃子深圳運營中心、世界傳媒、深圳市興好彩傳媒有限公司等加入了該聯盟組織。
如何實施善因營銷?
善因營銷運營負責人回答說,現階段以深圳幫扶9省106個縣鄉村振興農產品在粵港澳大灣區銷售為主要任務,通過建設入選體系、產品標準、捐助對象選擇與確定,集展示、體驗、銷售。捐助資金主要用來扶持有創業意識、愿意靠自我努力實現富裕的涉農相關實體,通過勤勞和努力創造價值,通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回饋愛心企業或個人。
善因營銷是慈善事業與商業發展相融合的一種新型模式,其效果到底如何?能否實現發起者的初心,能否在慈善與商業之間架起一座良好的橋梁?可拭目以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