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商業化的深入發展,網上藥品交易模式迅速崛起,用戶通過網絡自主購買藥品的需求日益增長。網上藥店銷售額呈現出顯著的上升趨勢,占市場份額逐年擴大。特別是在過去幾年新冠疫情的催化下,我國網上藥店的整體銷售規模(包括藥品與非藥品類目)更是實現了快速增長,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消費型用藥包括防脫發、減肥藥、新中藥和男科用藥等。這類藥物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無需依賴醫保報銷,主要消費場景發生在院外,不受醫保控費的影響;二是這類型用藥較少需要醫生處方帶動、患者可決定自行購買,具有很強的消費屬性。
重鑄消費型用藥市場
在2023年中國網上藥店藥物銷售排行榜中,西地那非穩居榜首。此外,他達拉非片和鹽酸達泊西汀片分別位列第三和第五。
數據來源:米內網
作為線下藥店吸引客流的核心產品,西地那非和他達拉非因其需求剛性、痛點顯著且具有高度私密性,成為網上藥店的熱銷品類。據《2024年中國抗ED藥物行業白皮書》披露的數據,我國40歲以上中年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礙(ED)發病率高達40%。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到2025年全球ED患者人數將達到3.22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百億元。
目前,抗ED藥物市場主要由三大類產品構成:國外原研藥、國內仿制藥以及國內自主研發的原研藥。由于國內原研藥的研發進度相對較慢,市場上種類有限,導致男科用藥市場主要由國外原研藥與國內仿制藥所占據。
以西地那非為例,該藥最早由輝瑞公司研發,并于1998年上市,年銷售額長期穩定在十億美元以上。自2012年西地那非專利逐步到期后,全球仿制藥企業迅速崛起,中國市場亦有超過數十家藥企參與其中,仿制藥憑借高性價比迅速蠶食了原研藥的市場份額。
隨著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制度的推進,國內醫藥產業格局正悄然變化。具備研發能力的醫藥企業、科研人員等主體逐步轉型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這一趨勢為新零售藥企提供了新的機遇,使其通過MAH制度開發仿制藥,并憑借獨特的渠道優勢,重新塑造消費型用藥市場的格局。
抓住消費型用藥的風口
近年來,國家帶量采購常態化、地方聯盟采購的推進以及DRGs按病種付費政策的嚴格執行,眾多藥品價格大幅下調,各類藥企面臨轉型壓力,必須迅速適應市場變化:或全力投入藥品研發,或推動仿制藥品牌化,或探索新的營銷渠道,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9年新版《藥品管理法》出臺,鼓勵創新藥物研發、推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制度,并放寬網上處方藥銷售的限制。隨著“互聯網+醫療”發展,處方藥O2O模式迎來了新的機遇。
O2O藥品市場的迅猛增長已吸引超過2億用戶,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以新品牌金慣愛為例,積極布局美團O2O、連鎖藥店、單體藥店和診所等多渠道,全面覆蓋線上線下市場,提供便捷且專業的購藥體驗。通過這一布局,不僅提高了藥品可及性,也拓展了市場空間,推動了仿制藥的差異化發展。
消費醫療是大消費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享受需求端紅利。國內醫藥醫療市場上消費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矛盾和差異,這種供需矛盾也將為醫療市場帶來巨大的機會,像“金慣愛”這樣通過新渠道、新方式進入藥品院外市場的新品牌,也將越來越多。
男科用藥作為典型的消費型用藥,為新零售藥企開辟了新的發展路徑。隨著需求增長,這一領域正步入黃金發展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