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旺科技《醫療合作專家訪談系列專欄》第三期邀請到了主導“石墨烯智能護膝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療效評價”醫療研究的鎮江市第二人民醫院教授、“許氏骨傷療法”非遺傳人、德國海德堡大學曼海姆醫院客座教授許祥生教授。
目前膝關節骨關節炎治療方式雖然很多,也經過多年大量的臨床研究,在藥物和手術治療方面雖然采取了很多方法,但缺乏令人滿意的療效。
許祥生教授是鎮江市第二人民醫院教授,1996年赴泰國交流講學,1997年赴沙特阿拉伯醫療會診,2000年起多次赴德國、奧地利等地進行學術訪問。作為專研骨關節問題的專家及“許氏骨傷療法”的許祥生教授,聯合深入開展石墨烯醫療研究的烯旺科技,采用石墨烯熱療方式,通過采用石墨烯發熱護膝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患者進行治療觀察,通過收集不同組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判斷治療方法的有效性,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對126位患者(其中石墨烯治療組62人),經過30天的研究觀察發現——
石墨烯智能理療護膝組的臨床療效優良率達88.7%。使用石墨烯智能理療護膝后,能加快人體的膝關節的癥狀改善,促進下肢功能恢復,對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確切,無副作用,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該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中醫外治雜志》。
那么許教授是如何接觸到石墨烯材料這種方式的呢?是什么打動他,決定用石墨烯熱療方式一試,探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新治療方式呢?有人說許祥生“自笑偷乎,閑盡三生雅興;人稱頌也,忙出一世醫名”。在訪談開始,我們便感受到許教授的儒雅與博學。
許祥生教授多年來從事骨關節疾病的治療,以及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平日里的許教授嚴謹認真,面對患者一絲不茍,作為非遺傳人的他,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原來,這還要從與石墨烯產業奠基人馮冠平教授的故事說起。當時,馮冠平教授拿著剛剛從武漢國家紅外檢測中心檢測的石墨烯發熱膜材料的紅外檢測報告,向許教授展示。
許教授在看到報告上的遠紅外波譜圖時,遠紅外指數如此優異,非常興奮。用許祥生教授的話說就是“眼前一亮”。怎么會有材料的遠紅外頻譜區間在6—14微米之間,而且和人體本身的遠紅外頻譜非常吻合,幾乎在同一波段。
這意味著什么呢?說明這種材料非常具有醫療價值。這個波段的遠紅外,被稱為生命光波,早已得到科學界的普遍認可。而這個數據,也讓許教授回想起自己的一段海外醫療經歷。
作為德國海德堡大學曼海姆醫院客座教授,許教授在這所醫院任職期間,便發現德國的醫療機構已展開相關理論研究并得出結論:越接近人體的遠紅外,共振現象越好,而人體細胞組織產生共振效果就越好。
許教授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研究方向,用石墨烯遠紅外來進行骨關節炎的研究,一定會擁有非常好的醫療前景。它或許會成為打破膝關節炎這一醫學界難題的新契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