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瀏陽煙花制作歷史悠久,一千四百多年前一位名叫李畋的瀏陽人就發明了鞭炮。經過不斷傳承創新,瀏陽煙花從“十戶九爆”的家庭式作坊發展到百億規模的全產業鏈,成為全球最大的煙花爆竹生產貿易基地和科研中心。2023年,瀏陽花炮產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帶動就業30萬人以上。
時代不斷進步,產業如何創新?瀏陽煙花產業給縣域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啟發和經驗?新一代瀏陽“煙花人”創新消費場景與經營模式,線上服務、線下體驗深度融合,通過文化賦能促進煙花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擴大市場空間。
● 本報記者 段芳媛
創新驅動 產業煥發新生
“瀏陽要感謝煙花,煙花也要感謝瀏陽。”瀏陽市煙花爆竹總會秘書長張明福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如果沒有煙花產業,瀏陽人的生活不會如現在富足;而瀏陽人的堅守,讓煙花產業綻放更加絢爛。
事實上,湖南的醴陵,江西的上栗、萬載等地煙花產業規模曾排在瀏陽前頭。1988年,關于花炮的安全和環保問題成為熱點,煙花產業開始第一輪洗牌。
瀏陽市政府率先決定,把煙花企業“趕上山”,也就是把煙花生產從老百姓家中搬出,轉移到山里。由此,傳統的家庭式作坊變為流水線工廠。“這為瀏陽煙花產業集團式發展奠定了基礎。”瀏陽市鞭炮煙花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張賢前說。
之后,全面禁燃令徹底改變了煙花產業競爭格局。數據顯示,2006年-2015年,全國接近4000家煙花生產企業關停,16個省(區、市)退出煙花爆竹生產。作為核心產區的江西上栗、萬載也因受到省級產業規劃的影響,大幅減少煙花生產企業。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瀏陽并未選擇“一刀切”,而是順勢而為,以“兼并整合、做大做強”為主基調,調整煙花產業格局,提高煙花產業發展質量。
“煙花產業關乎老百姓的就業和收入,行業出現的問題要一步步解決。其中,安全是核心問題,要確保企業安全生產,不出現安全事故。”張賢前介紹,近幾年,瀏陽市淘汰了近一半的煙花爆竹產能,安全管理落后、工房庫房條件差的企業全部退出,在企業管理、工房結構等方面實行強制性標準。
記者了解到,煙花制作按照程序分為不同的工房,出于安全考慮,工房的間隔比較大。棠花煙花負責人邱純良介紹,根據流程風險等級,煙花生產企業將工房分為藍、黃、橙和紅四類,針對各環節明確了應急處置措施。
“藍色工房危險程度最低,不涉藥。紅色車間危險程度最高,一般為裝藥車間。在煙花制作過程中,涉藥工序環節須采取物理隔離措施,實行‘單人單棟’作業。自動報警系統擁有人體靜電管控以及溫濕度和粉塵濃度監測、涉藥機械狀態監測等功能,最大程度防范風險。”邱純良說。
政府監管持續加強。近年來,瀏陽市借助大數據監控和人工智能平臺,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安全監管領域,實現了對煙花爆竹生產全過程、全方位、智能化的安全監管。“目前,瀏陽煙花生產企業的廠區安裝了完備的監控,直接連到我們的煙花爆竹風險預警與防控系統。如果企業并未按照要求整改,相關信息會上報給省應急管理部門。”煙花爆竹風險預警與防控系統技術人員張權說。
張權介紹,花炮生產點多面廣,安全管理難度大,開發煙花爆竹風險預警與防控系統,可以解決過去依靠人工值守難以第一時間發現風險的弊端。通過智能化建設,可以及時發現并排除安全隱患,提高管理效率,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
安全是煙花產業的生命線,環保則是煙花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另一大問題。燃放煙花容易帶來大氣污染問題,以及硫化物、氮化物等物質的排放。“如今,微煙、無硫、少塵已成為瀏陽煙花生產的關鍵詞。”張明福說。
2005年,瀏陽煙花產業開展“三大革命”,專注于研發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2007年以來,煙花行業直接稅收的1.5%作為行業發展專項資金。
目前,瀏陽已與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廣泛開展合作,在新材料、新機械、新工藝、新產品、新包裝等五個方面進行科研攻關,為科技創新提供理論指導,全力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發展,努力塑造煙花爆竹低碳、綠色、環保新形象。
“瀏陽煙花的原材料要經過政府部門檢驗,同時每家工廠要根據規定嚴格配置污染物處理設施。越來越多的企業研發微煙無硫發射藥、氣態發射型煙花、再生植物纖維煙花外筒等環保產品。”張明福說,雖然瀏陽燃放煙花量全國最大,但全年空氣優良率達到94%以上。
在政策引導和瀏陽煙花人的堅守下,我國煙花產能不斷向瀏陽聚集。1992年至2012年,瀏陽煙花產業產值增長70倍,一躍成為“中國煙花之都”。
2023年,瀏陽花炮產業總產值達508.9億元,同比增長68.8%。目前,瀏陽擁有400余家煙花生產企業及上千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帶動就業30萬人以上。
融合發展 提升消費體驗
2012年,煙花產業開始走下坡路。2015年至2019年,產業長期處于低迷狀態。
如何破局,成為眾多煙花人面臨的挑戰。“當時,很多人轉行。我在煙花行業做了多年,覺得煙花行業需要轉型。”瀏陽市銀洋出口煙花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榮強說。
何榮強介紹,以前的主流煙花產品是燃放威力較大的組合煙花,主要面向節日和農村市場。“這種組合煙花在很多城市不能燃放,也不符合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針對以上問題,銀洋煙花在2019年創新提出“城市煙花”的概念。城市煙花產品開發立足城市休閑場景,具備較高的安全性,并減少污染,強調顏值、社交屬性。
同時,何榮強升級了傳統的煙花銷售門店。從2022年開始,銀洋煙花在10個城市試點打造“新零售”門店,和當地有經營資格的公司進行合作,將傳統煙花銷售門店升級為城市煙花消費體驗館,線上服務、線下體驗、專業配送深度融合。
“過去賣花炮,‘紅布一掛,瀏陽煙花’,缺少消費體驗。我們的‘新零售’門店不僅‘潮’,而且能讓消費者更好體驗各類煙花,推出后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何榮強說。
在瀏陽市星視界煙花貿易有限公司的現代化展廳,上百款“加特林”煙花陳列其中。近年來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網紅煙花“加特林”,就是星視界公司率先推出的產品。
“今年我們主推這款七彩‘加特林’,有粉、綠、藍等顏色,包裝是什么顏色,煙花燃放出來就是什么顏色。”星視界公司負責人李浪介紹,該款煙花一經推出,便深受消費者青睞。
產品加快創新,銷售方式同步創新。作為一名90后,瀏陽歡樂煙花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海外部負責人胡宜闖需要對接大量海外客戶,拍攝Vlog成為其與客戶溝通的利器。
“我們有很多海外客戶。受距離限制,海外客戶現場考察我們公司的生產線有難度,也無法及時了解我們的新產品。通過Vlog等形式,及時展示我們的新產品,讓海外客戶切實了解我們的生產流程。”通過小小的手機屏幕,胡宜闖把遙遠的海外客戶“拉”到瀏陽,走進煙花生產車間。
帥帥煙花的六位創始人同樣采用視頻方式推廣產品。這六位東北00后小伙來到瀏陽,成立公司后就在短視頻平臺搭建視頻號矩陣,發布的內容包括工廠抽檢、新包裝設計、參加展銷會等活動;上傳新品燃放效果,讓消費者第一時間了解公司產品,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同時,帥帥煙花在產品包裝上印有二維碼,消費者掃一掃即可觀看該款煙花的燃放效果。“煙花產品比較特殊,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只能看到包裝,實際燃放效果看不到,以前都是屬于‘盲買’。現在,我們在產品包裝上印有二維碼,消費者可以直觀挑選自己喜歡的產品,大大提升消費體驗。”帥帥煙花創始人之一吳明陽說。
重新定義產品、消費場景、燃放體驗、經營模式,將傳統煙花銷售門店升級為城市煙花消費體驗館,同時將線上服務、線下體驗、專業配送進行深度融合,新一代“煙花人”發力創新,讓煙花走進更多年輕消費者的世界。
文化賦能 擴大市場空間
在產品和渠道創新的提振下,煙花產業近年來再次火爆。瀏陽煙花產業要實現更大發展,除了制造端和消費端的轉型升級,還需文化產業賦能。
“發展煙花產業我們有優勢,能夠以縣為單位聚集成‘集團’,不斷優化產業鏈條和交易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但是,煙花產業要打開更大發展空間還需要再革新。”張賢前說。
湖南花火劇團有限公司(簡稱“花火劇團”)創始人、煙花導演黃成認為,文化產業可以為瀏陽煙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大的舞臺,擴大市場空間。“日本的花火大會、迪士尼的煙花,這些煙花表演成為IP、品牌。通過打造煙花表演IP,盈利方式更加多樣,附加值更高,包括文旅價值。”黃成說,“而我們的煙花是工業品,不是文化產品。”
雖然瀏陽煙花產業已走向世界,但是其品牌屬性仍有待提高。如何在世界舞臺上打響瀏陽煙花品牌,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瀏陽煙花決定樹立自己的文化品牌。
2022年7月,黃成工作室與國資平臺瀏發集團在老觀禮臺基礎上改造建設的“天空劇院”投入運營,成為瀏陽煙花文旅的新地標。
周末煙火是瀏陽樹立文化品牌的生動實踐。2023年2月份以來,瀏陽每周六在天空劇院、瀏陽河城區段等地推出沉浸式焰火秀,讓八方游客感受“一河詩畫,滿城煙花”的魅力。截至目前,瀏陽共計開展72場創意焰火燃放活動。其中,周末焰火秀49場,累計吸引游客逾450萬人次,拉動文旅消費超150億元。
在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的同時,有效助推“夜間經濟”快速增長,輻射帶動瀏陽鄉村旅游和餐飲住宿業全面發展。2023年,瀏陽入選第一批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名單。
創意焰火秀為瀏陽中小型焰火燃放企業從“本地放”到“出去放”積累了寶貴經驗。比如,花火劇團在煙花表演中注入更多傳統文化因素,結合聲、光、電、影、焰等多種元素,打造具有煙花特色的“焰遇”文旅IP,在北京、南京、武漢等城市成功實踐近百場,其首創的“焰遇瀏陽河”更是將瀏陽河與煙花兩大IP融合聚焦,詮釋“一河詩畫、滿城煙花、水火相融、是為瀏陽”的城市魅力。
去年10月,花火劇團為白俄羅斯莫吉廖夫市750周年慶典送上煙花表演。當天,城市萬人空巷,煙花綻放之時,茉莉花、瀏陽河的音樂在城市上空響起,點燃了“中國風”的煙花藝術。
據統計,2023年瀏陽焰火燃放企業共執行1500多場國內外焰火燃放活動,占全國市場份額90%以上。大瑤棠花出口花炮廠負責人邱春良說,煙花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隨著消費市場發生變化,“煙花+藝術”“煙花+文旅”空間巨大。
在剛剛結束的巴黎奧運會上,同樣有瀏陽煙花的身影。火炬手在法蘭西學院門前點燃圣火,超大規模的颶風噴花機陣列應聲而起,絢爛的煙火沿塞納河藝術橋綻放。這些噴花機正是來自瀏陽。
據了解,為滿足巴黎奧運會在塞納河畔、古跡樓體等多個特殊場景的煙火燃放需要,負責煙花表演的瀏陽孝文科技研發團隊耗費一年多的時間,精心研制、細心打磨,不斷優化設計思路,創新采用無火藥配方,配備獨創的自動啟停安全系統和防水功能,助力瀏陽煙花在多個賽事場景點燃奧運激情。
“期待煙花持續‘出海’,成為文化輸出的金名片。”張賢前說,“政府部門將繼續傳承和發展好煙花產業,堅持科技創新、煙花創意、品牌創造深度融合,不斷提升瀏陽煙花文化品牌力、影響力,推動煙花爆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