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日報社指導、《環球時報》社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高峰論壇暨《2020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發展評估報告》發布會日前在北京舉行。論壇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應對外部壓力,推動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展開全方位討論,形成諸多共識。
發布會上,湘潭市獲評(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據了解,湘潭市一年多時間以來已多次舉辦由市委、市政府領導主持召開的營商環境推進會。
在論壇上,湘潭市副市長羅偉說,當前湘潭正處于長株潭融城的關鍵時期,要在長株潭一體化中發揮湘潭優勢、作出湘潭貢獻,必須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大功夫。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要加快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運行秩序,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兩促進,只有打造好發展的軟環境,才能更好開創以“六穩”促“六保”的新局面。
湘潭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趙新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湘潭把營商環境作為湘潭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來抓,明確今年為“營商環境優化年”,以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行政審批效能提速、實體經濟降本減負、企業合法權益保護、涉企政策落地落實、重商安商親商六大專項行動為抓手,打造“極省生態鏈”“最優政策鏈”“高效供應鏈”“利益聯結鏈”,全力厚植環境“軟實力”,來不斷提升企業獲得感。
精準服務,構建優化營商環境的“新生態”。36位市領導組成服務企業“幫幫團”,262名專業骨干和教授組成“輕騎兵”宣講隊伍,305名干部和專業服務伙伴組成“親商管家”服務團隊,線上、線下“兵團作戰”,實現服務企業全覆蓋。
高效協同,形成優化營商環境的“大合唱”。設立湘潭“企業接待日”,市領導、職能部門、企業三方對話,實現難點、堵點現場交辦、當面交辦。法院牽頭26家部門聯動,省內率先集中簽署推動和完善執行聯動工作機制合作備忘錄,實現“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閉環成鏈,占領優化營商環境的“新高地”。持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多規合一、三測合一、多審合一”,切實提升審批效率。深化對接“北上廣”,推進并聯審批、告知承諾制、容缺審批機制等,跑出湘潭優化營商環境加速度。
刀刃向內,打通優化營商環境的“中梗阻”。湘潭市委近期開展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最大力度的營商環境專項巡察,斬斷“黑手”、強勢亮劍。市人大開展專項工作評議,推動“一府兩院”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提升服務水平。打造營商環境監測平臺,對企業與政府部門的業務辦理全過程公開、全流程跟蹤,推動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真正落地生根。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