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企視訊
近日,共塑可持續商業未來:中英ESG人才與領導力大會在杭州召開。此次活動旨在連接企業、學者以及可持續發展與公司治理領域的專業人士,共同探討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培養符合ESG標準的人才,促進ESG理念的傳播與實踐,推動構建可持續商業模式。
在圓桌交流環節,ICAS英格爾認證副總經理、2024福布斯中國投資價值初創企業首席推薦官孫浩洋博士,德勤中國上海辦公室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合伙人楊燕,匯豐中國工商金融服務(上海)企業與結構化融資總經理Raluca Popa,以及西交利物浦大學助理教授郭斌,共同探討了“滿足ESG人才需求:企業需要做什么及如何準備”的議題。各位行業專家從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國乃至全球ESG人才市場的現狀與趨勢,并各自提出了企業在構建ESG人才體系中的關鍵要素與應對策略。
孫浩洋博士闡述了四大關鍵人才需求,包括:ESG政策解讀與合規管理人才——這些人才應具備豐富的政策解讀經驗,確保合規運營,能夠協助企業制定符合國家和國際標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與戰略規劃人才——隨著ESG逐漸融入企業的長期戰略,管理層不僅需要具備傳統商業決策能力,還應具備在社會責任和環境影響領域的前瞻性思維,推動企業低碳轉型并尋求平衡長期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的路徑;碳管理與環境評估人才——具有技術背景的碳管理人才能協助企業在生產鏈的各個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幫助企業實現碳減排目標;綠色金融與投資分析師——能夠將可持續發展和金融市場分析相結合的分析師,為投資者提供精準的ESG表現評估報告,并在綠色債券和低碳產業融資中發揮關鍵作用。數據分析與ESG報告編制人才——企業需要具備能夠收集、分析和匯報ESG數據的技術人才,編制ESG報告并確保其符合全球或中國本地標準。
此外,他還強調了行業細分與創新應用的重要性,即不同行業在ESG實施上表現的差異化。例如,鋼鐵、能源和交通等高碳排行業在碳減排和碳足跡管理方面的ESG需求較為緊迫,而消費品和科技行業則更多關注供應鏈透明化、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ESG問題。這些差異決定了企業在構建ESG人才體系時應注重差異化策略,針對性地培養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專業人員。
中國“雙碳”目標和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促使國內企業紛紛轉型,ESG市場因此呈現出長期高增長態勢。從全球視角來看,ESG已經不再僅僅被視為企業責任或成本,而是被越來越多的公司當作價值創造的新引擎。這種觀念的轉變將帶動企業在品牌建設、投資吸引力和供應鏈管理上獲得更大的市場優勢,也帶動了行業對ESG評級標準和披露透明化的更高要求。
在全球經濟轉型過程中,ESG不僅是應對合規的工具,更是推動企業長期價值創造的重要手段。未來的競爭將不僅限于業務規模和市場占有率,更在于誰能更好地理解并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誰能吸引和留住那些具備ESG意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
談到面對未來挑戰,企業必須制定清晰的ESG戰略,將其深度融入整體運營目標中;應重視技術創新,尤其是綠色科技的應用與研發;建立強大的ESG人才庫,持續培養具備前沿思維和全球視野的綜合性人才。此外,企業還需要建立健全的數據管理體系,確保精準的ESG績效監控與報告,并在政策變化中保持靈活應對能力。
ICAS英格爾認證成立于2000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第三方認證機構之一,擁有中國(CNAS)和英國(UKAS)、美國(ANAB)多重國際認可;認證規模居全國認證機構前列,創新板塊居全國前十;在美國、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專門辦事處,為全球數十萬家企業提供提供風險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整體解決方案。在可持續發展領域,ICAS英格爾認證榮膺碳標簽授權評價機構、零碳工廠評價機構、認定AAA級低碳服務能力,并牽頭起草了《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管理體系 要求》與發布;專業與技術能力行業領先,為企業發展提供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助力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