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瓜果飄香。
9月的西充,金黃色的稻田稻香四溢,蔬菜大棚里綠意盎然,黃心苕、火龍果……這些帶著“天然有機”標簽的農產品即將走向市場,走上人們的餐桌。
車行青山綠水間,記者踏訪西充一家家農字號企業,生產車間里聽不到大分貝的隆隆機聲,流水線上的產業工人告訴我們:“發展有機產業,西充是認真的!”
線上訂單成就有機創業夢
2003年,浙江客商張一飛來到西充縣多扶鎮金龜寺村租用當地村民1500畝土地種植雷竹、茭白、靈芝等,翌年5月其基地獲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OFDC)認證,成為四川省首家有機產品生產基地,并于三年后獲得“供港澳蔬菜出口生產基地”證書。
張一飛的到來,讓西充人認識到發展有機農業的大好前景。整整20年過去了,從最初的“一花獨香”到如今的“全域有機”,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深藏著一個個與有機相關的創業夢。
2019年,西充縣蓮池鎮人楊興從北京返鄉歸來,家鄉連點串線成片、特色鮮明的有機農業讓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外漂泊的日子吃盡了苦頭,為何不在家門口開創自己新的事業!”楊興聯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蓮池鎮天興橋村建立基地,通過租賃蓮池鎮天興橋村、靈寶宮村近2000畝土地,種植香桃、火龍果、有機稻等特色農產品,以基地為平臺,開拓線上產品銷售渠道。
“西充的有機農業在全國都是響當當的,我們就是沖著這塊金字招牌來的。”今年43歲的張光旭來自西昌市,從基地建立之初,他就跟隨楊興打拼,并負責基地農產品質量標準、生產營銷、市場開發、電商平臺建立等工作。他告訴記者,經過幾年的發展,基地開發的有機農產品和寵物糧等產品,進駐基地網站小程序、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銷售,已擁有粉絲1200多萬,每日線上訂單不斷。
從生產到銷售環節,按照有機農產品標準嚴格生產流程;利用自己的直播團隊,走進基地全景式記錄基地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吸引更多的返鄉創業人員和大學生加入團隊,建立線上線下專業的客服隊伍……基地獨具特色的有機農產品銷售渠道打通了,大量的粉絲要求到基地參觀,楊興和他的團隊面臨新的挑戰:一大波人來了,吃住怎么辦?必須提升接待能力。
楊興以自然生態環境為依托,利用鄉村現有資源,投資建設涼亭、墻畫、綠化等,打造集觀光休閑、萌寵逗趣、美食打卡、非遺文化體驗為一體的農業旅游觀光地。沿線開展露營野炊、田園市集、圍爐煮茶、田園柴火宴等活動,帶動有機生活、研學實踐、文化體驗、鄉村民宿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為本地群眾提供工作崗位百余個。天星橋村也成為西充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
無聲車間與有機食品交融
一條200多米長的參觀通道,一邊是展示企業形象的文化墻,一旁是可供客戶和來訪人員了解產品生產全過程的玻璃幕墻。
吳妍華來自江西吉安,自從嫁到西充后就在紅福人家股份公司做產品營銷工作。每次帶著客人走進參觀通道,向客人介紹公司生產的各種調味料時,她的臉上都掩飾不住滿滿的自信,“做放心食品和良心企業,這是我們公司向社會的鄭重承諾!”
2019年,紅福人家落戶位于西充縣義興鎮的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一期建設占地60余畝,投資2.8億元,公司專注于川菜調料、火鍋底料等調味品的生產研發,包括代加工的調味品,如今已有300多個產品走向市場,已建成的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年產值可達10億元。
偌大的車間里,聽不見機器轟鳴聲,幾名工人有條不紊地將一盒盒亟待打包的火鍋底料分揀后投入下一個生產工序。透過玻璃幕墻,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生產車間和標準規范的生產流程。吳妍華介紹,公司生產的火鍋底料原材料是來自西充當地按有機標準種植的二荊條辣椒。為保證全鏈條食品質量,前期公司就派出技術人員到種植基地,給予農戶無公害農產品技術指導。進入加工環節后,采用先進的工藝流程和技術設備,產品的每一個生產環節和信息都可以溯源。
“發展有機農業,西充有20年牢固的根基,還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更有一群熱愛有機農業的人!”為何選擇西充從事有機農產品深加工,紅福人家相關負責人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答案。
與紅福人家落戶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園的還有陳吉旺福、雅嫻食品等17家優質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
紅福人家、陳吉旺福等優質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的到來,不僅帶動了就業,還促進了西充有機農業向縱深發展。
三產融合持續延伸有機產業鏈
2003年,西充創建四川省首家有機產品生產基地;2017年,成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縣(試點),舉辦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第二屆亞洲大會;2019年,西充縣舉辦亞洲有機產業創新發展(首屆)峰會,與韓國槐山郡成為“國際有機農業友好縣”,成為亞洲有機產業創新發展峰會永久會址;2022年,西充縣啟動實施“全域有機三年攻堅行動”;2023年,“全域有機”建設在西充全面鋪開。
經過20年發展,西充有機農業碩果累累:在有機基地上,全縣已建成有機生產基地109個、面積27萬畝,16萬畝基地、105個品種通過有機認證。在有機產品上,培育有機產品商標79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4個,“好充食”成為全省十大優秀區域公用品牌;建成有機農產品旗艦店12家、配送中心250余個,電商產業園1個、電商驛站300余家,形成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線上線下營銷網絡。在有機標準上,成立亞洲有機農業技術研發中心,編制發布了5大類40個有機農產品地方生產標準及團體標準;縣鄉村企“四級”質量監管體系全面建立,可視系統、質量追溯體系覆蓋率達到100%。在有機文化上,此前已舉辦了四次國際性有機盛會,共建“生態田園·有機西充”成為全民共識。在有機生活上,鳳鳴鎮雙龍橋村獲評全國美麗鄉村、全國文明村鎮,義興鎮有機村獲評全國十大最美鄉村。
堅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做強有機基地、培育精深加工、促進農旅融合,推動有機農業“接二連三”。做大產業體量持續延伸“有機鏈條”,西充有機農業的版圖越來越清晰,發展的步伐越來越穩健。
規模化發展有機基地。聘請四川比爾等專業規劃團隊,借鑒國內外有機農業先進理念,按照“全域規劃、區域布局、流域發展”思路,高標準編制西充有機農業總體規劃,因地制宜確立有機糧油、畜禽和充國香桃、西鳳臍橙、二荊條辣椒、西充黃心苕等“2+4”特色主導產業,構建“東桃西橙、南薯北禽、全域糧油”產業連片規模發展格局。
集群化培育精深加工。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計劃”“中小企業倍增計劃”,充分發揮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集聚優勢,出臺《關于加強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區招商工作若干事項的決定》等文件,制定12條專門針對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的招商優惠政策,通過采取“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產業鏈招商”方式,招引雙塔粉絲、雅嫻食品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型龍頭企業20家,建成南充農業電商產業園,建設川東北冷鏈物流園區,打造集品種培育、加工轉化、技術研發、現代物流、營銷平臺于一體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
特色化促進農旅融合。建設張瀾故里旅游區、亞洲有機示范村、桃博園、天興橋村等獨具特色的旅游景區景點30余個,創建蓮池鎮觀音堂村、義興鎮有機村等3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積極培育“有機科創+研學旅行”“農事體驗+文化創意”“有機品鑒+民宿生活”等鄉村旅游業態,與人民日報、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等三十余家媒體合作,包裝推出“鄉村田園·有機生活”之旅、“橘綠橘紅·休閑運動”之旅、“稻香花海·農耕體驗”之旅、“桃醉天下·世上桃源”之旅、“張瀾故里·紅色民主”之旅等5條精品旅游線路。按照“一鄉一節”文旅品牌發展思路,緊扣“春賞花、夏品果、秋運動、冬養生”主題,推出梅花季、桃花季、橙花季、品果季等10余個“一鄉一節”文旅節慶活動,構建覆蓋全域全景、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
這是一片植根有機情懷的熱土,有機產業激發的經濟新動能,讓西充的城市鄉村迸發著生機與活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