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跨境公路運輸通道再開新賽道
8月16日,懸掛著俄羅斯牌照的TIR卡車班列緩緩駛出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發往莫斯科,標志著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TIR卡車班列運輸正式開通。此次出境貨物為筆記本電腦、電腦配件等電子產品,總價值約1340萬元人民幣。
本次TIR班列是先從莫斯科滿載俄羅斯貨物而來,經二連浩特入境,到達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將貨物運送到沿途各地。此次發運的貨物來自上海和廣州,在呼和浩特綜保區集貨裝載并完成報關,經二連浩特口岸出境,途經蒙古國,7天左右抵達莫斯科,單程約7300公里。
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近幾年西部外貿開始跑出加速度,形成“內陸變沿海”之勢,而公路運輸也正在成為支撐這些貿易的關鍵力量。“中國·呼和浩特-俄羅斯·莫斯科”TIR卡班順利啟航,是呼和浩特綜保區國際跨境公路運輸方式的拓展和延伸,運輸優勢凸顯。一是機動靈活,適應性強。對貨物種類的限制少,IT產品、汽車配件、食品、化工品、機械設備等產品均可使用卡車班列進行跨境運輸,同時對單次貨運總量的要求較少,不論貨量大小都可立即發車。二是可實現“門到門”便捷服務。運輸過程整車一單到底,直達目的地,真正實現了“門對門、點對點、一條線”的專業化特色物流運輸,極大地提高了貨物運輸的效率。三是通關手續前置、周轉速度快。無需中途換車,免交稅金和擔保金,且通關過程中核對TIR證信息、檢查車輛海關封志無誤的,不需開箱查驗作業環節。四是無縫對接開啟回程運輸。TIR國際卡車班列運輸能夠實現回程業務,形成完整的往返運輸模式,推動進出口運輸業務雙向互通互聯。
下一步,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將以TIR國際卡車班列首發為契機,以TIR運輸與傳統公路運輸方式互為補充,逐步打造內蒙古乃至華北地區向北開放的公路運輸物流貨物集散地,吸收來自呼和浩特及周邊地區的進出口貨物在綜保區集散。同時,探索與TIR相匹配的國際物流創新業務模式,解鎖更多公路運輸與其他運輸方式相結合的TIR多式聯運,加速實現呼和浩特與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提供更高效、更多樣化的“門到門”國際物流解決方案,促進更多本地區貨物快速出海,全面推動呼和浩特國際貿易通道建設提質增效,助力首府構建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