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茶行業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與品牌化空間。在此背景下,茶行業的高管們應緊抓機遇,積極借鑒海外成功的商業模式,特別注重品牌塑造和產品包裝的創新。同時,借助并購等戰略手段,加速行業整合進程,強化品牌效應,從而在國內茶行業中脫穎而出,引領整個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中金研究表示,我國是全球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但內銷強、出口弱。據國際茶葉委員會,2023年我國茶葉生產和消費量全球第一,內銷規模超3,000億元,2012-2023年行業量價穩增,以量增為主,其中價增跑贏CPI。中金公司研究部認為茶葉的健康屬性、現制茶飲和即飲茶等新消費場景的增長驅動量增,線上化和便捷化發展也助力茶葉向年輕人滲透。我國茶葉出口較弱,在我國生產量占全球49%情況下,出口量僅占全球18%,主因我國生產以綠茶為主,而國際消費以紅茶為主,且我國茶葉品質相比國際還存提升空間。
中金研報顯示,印度和土耳其茶行業集中度高,其中印度主要受益于行業高度機械化、產品高度包裝化,優勢公司通過并購、渠道擴張和產品創新提升份額;而土耳其茶業主要由政府整合資源,國營企業?AYKUR份額超60%;全球第一大茶品牌立頓的成功在于產業鏈的深耕,上游進行全球采購+優質品控、中游注重研發以及質量穩定、下游以消費者為導向,并有聯合利華渠道助力擴張;而我國近幾年茶品牌也發展迅速,例如小罐茶定位禮品茶,著重建立國內消費者對好茶標準、價格、沖泡方式的認知,成為國內茶企新起之秀。
中國茶行業道阻且長,曙光漸顯。國泰君安證券研究觀點表示,中國飲茶文化源遠流長,與白酒文化一樣是傳統文化的核心構成要素,因此深厚的文化積淀決定了茶葉的社交屬性;同時健康、提神的功能屬性以及成癮性決定茶葉強大的消費屬性。基于按定位劃分白酒可以劃分為高端/次高端/中高端/大眾端,按照同樣的邏輯茶葉也可以劃分為禮品茶/口糧茶/原料茶,其背后的發展驅動力均不盡相同。
中國茶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潛力巨大,但目前行業發展步伐較為緩慢。在此背景下,茶企高管需要積極尋求變革。中金公司認為,我國茶行業目前生產規模雖大,但仍有提升空間;同時,通過分析國外茶行業的成功商業模式,指出了國內茶行業與之存在的差距。而國泰君安證券則強調了中國茶飲行業的高速增長和市場集中度較高的特點,并建議行業未來可借鑒海外經驗,開辟新思路以實現進一步發展。茶企高管們需緊密關注市場變化,積極擁抱變革,以推動中國茶行業的持續繁榮。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