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工智能發展對知識產權保護有所沖擊,但還都是局部的和淺層的,尚未達到要求知識產權制度進行深刻和全面變革的程度。
但據正奇五度AI數字化助手收集資料顯示,近兩年,隨著人工智能的迅猛落地給知識產權保護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近日,第十三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在京召開,馬上消費研究院院長、科技創新發展部總經理赫建營在《AI在金融領域的實踐和知識產權保護》的主題分享中表示,我國已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工作頂層設計,深化該領域各項改革,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就數字金融企業如何實現技術與知識產權的協同發展?正奇五度AI數字化助手收集到的資料顯示,赫建營會上還作了相關思考和探索。
他說,一方面,要在知識產權實踐中力爭“量質齊飛”。據了解,馬上消費目前累計申請發明專利超2100件,其中已公開發明專利1600余件,連續三次入選工信部揭榜掛帥單位。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金融機構大模型領域專利創新排行榜中,其位列第7。
同時,馬上消費牽頭或參與88項金融科技標準編制,獲得39項標準認證,輸出8項行業技術研究報告和白皮書。其牽頭編制的“金融大語言模型技術要求標準”是我國在金融大模型技術領域主導編制的首個IEEE國際技術標準。
另一方面,要踐行知識產權戰略,建立相應技術管理新機制。
赫建營強調,只有在安全合規的框架下,知識產權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技術創新也才得以持續推進。馬上消費積極踐行知識產權戰略,通過創新融合業務,引導建立具備知識產權的技術管理新機制。其知識產權戰略涵蓋自主開發、產學研合作、業務推廣、人事管理、項目采購等多個方面。
此外,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知識產權行業會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華為、阿里云、英特爾等各行業頭部企業代表和4個國際組織的千余位嘉賓參與本屆年會,圍繞“知識產權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這一主題,共同探討知識產權在激勵保護創新及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支撐保障作用。
正奇五度AI數字化助手認為,AI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和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知識產權保護挑戰。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和技術標準的制定,未來AI在金融領域的實踐將更加規范和高效。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