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衛生健康領域深化改革、夯實基礎、實現全面進步的關鍵之年。當前我國慢性病形勢不容樂觀,發病率不斷攀升,加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們對慢性疾病治療的需求和與之對應的慢病治療市場空間也隨之快速擴大。縣級醫院在慢病防治中扮演重要角色,用好AI等新技術,促進縣醫院專業科室建設和管理水平,提升縣醫院慢病調理醫療服務能力,逐步促進縣域內醫療資源整合共享,做好縣域居民健康“守門人”。
9月19日,由國家衛健委百姓健康頻道主辦、醫學論壇網和百嘉百互聯網醫院承辦的“健康中國行動——百嘉百全民健康促進公益項目”在京舉行。此次公益行動中發布的“百嘉百AI健康促進”項目,通過采用前沿的AI技術進行健康評估,24小時喚起的健康服務管家——AI醫生,導入體檢報告輸出解決方案,進行早期干預并給出改善建議,為健康管理、慢性病調理等切實問題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新的視角和工具。
百嘉百全民健康促進公益項目活動現場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同心溫暖工程基金會理事長馬培華,中國保健協會名譽理事長張鳳樓,國家中醫藥博物館館長楊榮臣,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國醫大師唐祖宣,國醫大師李佃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財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樊摯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文宣處副處長彭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總編輯王應泉,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主席盧俊卿,百嘉百互聯網醫院執行院長陳立峰,百嘉百互聯網醫院常務副院長馬琳,百嘉百互聯網醫院常務副院長翟蕾等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
強化慢病調理,補齊縣域醫療短板
想要做強縣域醫療,慢性病管理的提升至關重要。政策創新是推動慢性病防控的關鍵,而科技進步正在為慢性病防控帶來值得期盼的可能。數字化健康技術的發展,如遠程醫療、可穿戴設備和移動應用等,正在幫助更多的人隨時隨地的掌握個人的健康狀況,提前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百嘉百互聯網醫院推出的“百嘉百測評”是一款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的小程序,可以導入體檢報告輸出解決方案,進行早期干預并給出改善建議。
百嘉百互聯網醫院是提供遠程問診及醫療類產品服務的綜合性平臺。圍繞診前、診中、診后患者就醫全流程,為用戶提供全病程閉環解決方案和“醫、藥、健融合”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務。
接下來,百嘉百互聯網醫院將打通更多院內院外、線上線下數據,整合全國醫生與線下醫療資源,推動區域協同,實現優質醫療資源效用最大化,助力廣大縣域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系統連續的高質量醫療服務,助力中國打好戰勝慢性疾病的“持久戰”。
人工智能聯手慢性病調理,市場空間巨大
慢性病防控形勢嚴峻,已經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問題之一。政策層面給予了相當的重視,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中都將慢病管理作為重點工作任務,且單獨制定了《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近年來,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都出臺了系列舉措,從醫、藥、險方面加強慢病管理服務的支持,進一步拓展了數字化慢病管理的空間。
盡管以社區為基礎的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覆蓋率已經有大幅提升,但在現階段,國內慢病管理主體仍集中在患者個人和醫院醫生上,醫生和患者都期待更高效地慢病管理工具,以克服傳統依靠人工服務存在的不便利、低效率問題。慢病管理插上數字化的翅膀,突破時空限制,實現個性化精準醫療,增強患者的依從性,同時也使得治療方案和藥品選擇更方便多樣,提升慢病患者管理效果。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數字醫療中的應用逐漸完善,也為慢病管理提升效率提供了有效手段,使得患者使用體驗和醫生接診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加上物聯網連接更多醫療器械,提供可分析的數據,云計算保證應用性能,區塊鏈的應用實現藥品溯源和信息保護,為實現數字化精準慢病管理提供了技術基礎。
“AI與健康”圓桌論壇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醫大師李佃貴指出,夯實基礎業務,強化慢病調理特色服務,是百嘉百互聯網醫院在大眾健康服務領域的一次創新與嘗試,通過便捷化與智能化的服務,加之線上線下醫療資源的有效整合,將有更多人群在一站式健康解決方案中受益,未來,上述平臺如何延展服務、持續深化新技術的結合,值得關注。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