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誠圍繞科技創新、集聚資源要素、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議。他希望能夠進一步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主體地位,支持地方國企牽頭搭建科研平臺聯合創新體,對把創新作為核心能力的科創型企業,在市場準入和定價機制方面,能夠給予更大的扶持力度。同時,王誠建議,支持地方國企壯大創新人才隊伍,優化高端人才專項政策和服務保障機制,鍛造一支技術過硬、擔當作為的創新性人才隊伍。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誠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發展思路,和黨中央同頻共振,將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作為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動能,四川能投集團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科技賦能”的發展道路,做國資國企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科技賦能 不斷塑造新競爭優勢
王誠表示,202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發表的《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文章中,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作出了重大部署,這為我們乘勢而上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一輪改革中,四川能投將從四個方面發力,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不斷突出公司在四川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產業控制、科技創新、安全支撐作用,為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增添助力。
一是依靠科技創新提升競爭力。深化落實四川省和清華大學的省校合作協議,重點推進清華控股成都總部基地和“清華大學-省能投集團智能裝備研究院”建設;圍繞能源化工主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集中優勢資源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大力實施“北擴”,把以清華大學為主的京津冀地區原創性技術和前沿成果引入四川,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服務四川省產業發展的現實生產力。
二是從綠色發展提升競爭力。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突出綠色低碳產業頭部企業優勢,堅定走“綠色低碳、科技賦能”發展道路,深入實施“135”發展戰略,聚力做強能源化工傳統優勢產業,搶灘布局調峰型電源項目、新型儲能新賽道,加快發展半導體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清潔能源、綠色材料、先進制造三個方向和電力鏈、化工鏈、氣體鏈、鋰電鏈、氫能鏈五大鏈條上保持“進”的態勢,增加四川能投產業的含綠量和含金量。
三是從數字化轉型提升競爭力。推動能源產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全面整合內外部信息技術資源,積極開展電源、電網、油氣管網等設備設施、工藝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設遠程集控中心、智慧電廠等,為全川群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能源保障供應;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以“東數西算”成渝樞紐節點建設為抓手,主導四川省內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做強做專“芯存軟智網”等核心領域,助力四川萬企上云和數字化轉型。
四是以精細管理提升競爭力。持續優化結構布局,擴大有效投資,做好內部專業化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形成更多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流的利潤,努力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國家有稅收的發展;強化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提升安全支撐力和兜底保障力;健全合規管理長效機制,堅持依法依規操作,以高水平合規經營護航集團高質量發展。
“目前,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抓手。”王誠表示,新質生產力是由顛覆性技術驅動的顛覆性變革,通過科技創新、產業革新、體制機制改革等方式,發展形成的集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于一體的先進生產力。
以新提質 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石
“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科技創新是重中之重,這也是四川能投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所在。”王誠表示,四川能投高水平承接清華控股,是四川能投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期望和要求。未來,四川能投將主動擔當作為,用好用活內外部創新資源,持續用科技改造現有生產力,催生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引領清潔能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切實把創新落到實體產業上,服務和支撐川渝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戰略性資源支撐方面,四川能投將聚焦氫能、儲能、能源清潔低碳利用等前沿領域,與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所深化合作,主導推進產學研用聯動融合發展,深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水平推動成果產業化應用;抓好能源增產保供,積極爭取重要能源、礦產資源,不斷提升天然氣、風光水等上游資源的掌控力;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新能源、清潔能源產業創新發展,把能源“飯碗”牢牢端在手里。
在加快推進智能化與綠色化融合發展方面,四川能投將以實現源網荷儲互動、多能協同互補、用能需求智能調控為目標,布局智能電網、智慧電廠等領域,并通過數字化手段,提高電網運行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同時,依托四川清潔能源富集和承接“東數西算”的雙重優勢,協同布局算力產業與清潔能源產業,在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的同時,推動算力產業綠色發展。
在加快布局新興產業、前瞻謀劃未來產業方面,四川能投將加速發展新型儲能,探索布局鋰電池、鈉電池、全釩液流電池、壓縮空氣、機械儲能等;全鏈發展氫能業務,培育打造氫能技術和裝備應用示范,全力搶抓未來能源市場;加強碳資產管理,以能源產業為載體,開展碳控排管理、碳減排量開發、碳資產交易、碳中和認證等新興業務。
“自四川能投確定‘綠色低碳、科技賦能’的企業宗旨以來,綠色化、低碳化、高端化、智慧化同時同向發力,核心功能更加突出,核心競爭力逐步凸顯,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王誠說。
2023年,四川能投花開并蒂,捷報頻傳: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07億元,利潤總額41億元,經營業績創歷史新高,為四川省經濟穩增長提供了較大支撐;清潔能源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在建及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綠色電源項目裝機超1000萬千瓦,年發電量突破100億千瓦時;獲得云南昭通9個區縣燃氣特許經營權,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儲氣調峰基地;競拍獲得四川省金川縣李家溝北鋰礦探礦權,控股鋰礦資源達到70萬噸;榮獲2023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2023犇牛獎-綠色環保獎。2023年研發投入8億元,較2022年翻了一番,新增專利180項、“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家。
此外,由四川能投主導實施的科研項目,一個榮獲黃家駟生物醫學工程獎一等獎,兩個分別榮獲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一、二等獎。四川能投控股上市公司華海清科研發制造的化學機械拋光機、超精密減薄機、濕法清洗機等集成電路關鍵裝備業內領先,12英寸超精密晶圓減薄機量產機臺出貨,填補了國內芯片裝備行業在超精密減薄技術領域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能投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對旗下能源項目進行了自動化、數字化改造,并加快了風電成都遠程集控中心、廣元燃機智慧電廠的建設,積極參與“東數西算”樞紐節點建設,四川能投天府云IDC數據中心、四川國資云和文旅云的建設等。
相關稿件